您好!今天是:2025-04-16 05:40:01 星期三
网站首页 > 工作汇报> 文章内容

专家学者研讨行政伦理与廉政教育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7-8-12 13:48:15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同志在十七届三次、五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探索中国廉政教育的发展道,国家行政学院纪委主办了“行政伦理与中国廉政教育”理论研讨会,国家行政学院学教研部、国际部、《人民论坛》编辑部协办了此次会议。与会的近50位专家学者就行政伦理与廉政教育的关系、如何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领导干部廉政教育模式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国家行政学院纪委杨文明同志出席会议并作了“谈谈领导干部底线页)。本刊精选了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以飨读者。

  宣教室副主任杨小平:建立反腐倡廉教育长效机制,一是建立健全反腐倡廉教育的教材体系;二是要建立健全反腐倡廉教育的对象体系,即领导干部、干部与社会;三是建立健全廉政教育的责任体系;四是建立健全反腐倡廉教育的方式方法体系;五是建立健全廉政教育的师资体系。

  加强廉政教育还要思考几个关系:一是廉政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关系;二是廉政教育和惩防体系建设的关系;三是要处理好廉政教育现状与发展的关系;四是重点与一般的关系;五是国外和国内的关系。

  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副院长李永忠:廉政教育是廉政建设的重要环节。实践证明,廉政教育的最大失误是缺乏制度载体。因此从形式到内容,从对象到目标都需要从载体上进行认真反思。

  当前廉政教育既非应试教育,也非素质教育,而是应景教育。以来,我国廉政教育基本上是重普及,轻提高;重条例,轻案例;重,轻讨论;重知识,轻能力;重自律,轻他律。廉政教育培训与岗位需求相脱节,廉政教育有对象无重点,常常是领导生病群众吃药。我国现阶段廉政教育的重点对象常常被冲淡和,沦为普通对象,有的甚至以普通对象代替重点对象。另外,廉政教育还缺少教材,现有教材不规范、不系统,甚至教材之间观点相左,内容冲突;缺少教员,基本上是临时而成,缺乏师资体系支撑;没有学习体系,廉政教育无学科支撑。

  借鉴国内外廉政教育制的历史经验,中国廉政教育的未来发展应当做到内容集约化、方法灵活化、对象重、目标导向化、发展科学化,整体上提高廉政教育的科学化水平,空间上由更新个人自律转向更新组织。

  监察专员、研究员邵景均:制度是官员最好的廉政教育学校,因此一定要制度建设。要把重品行的要求体现在领导干部各项制度之中去,要建立干部的生活保障制度和惩治制度。另外,最主要的是要发挥党组织的权威,形成领导干部不能不接受廉政教育的“势”。

  要深入研究廉政教育的规律,改进廉政教育的方法。廉政教育要注意层次性;要丰富反腐倡廉新知识的含量;要注重旧有观点,转变现有方式,从根本上解决廉政问题;要掌握领导干部接受廉政教育的心理。廉政教育还要从领导干部的思想底线抓起。此外,要让廉政教育社会,在社会监督实践中出。领导干部的教育不应该仅仅是在课堂上,要走到群众中去。

  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教授靳凤林:从围绕人性和制度伦理关系问题的研究来看,代表性问题有三个方面:一是中国传统伦理当中人性伦理假设和中国传统制度的假设之间的关系;二是的人性论设计问题;三是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论主张。马克思主义强调人性是具体的、现实的,而不是固定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不同的制度塑造出不同的人性来。所以制度就不能从人性假设角度出发,是要从现实利益关系出发。

  就当代中国来说,在复杂矛盾当中,首先,要对资本阶层加强规范,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第二,要制约阶层,关键是要实行制度,这是最根本的出。然后是,真正让老百姓,让大量民间组织发展起来,建立发达的中国,让自己站起来、组织起来,参与到反腐倡廉中去。

  国家行政学院学教研部主任、教授刘峰:领导科学应该在廉政教育中发挥它特有的作用。领导科学主要研究三大重点:第一个重点是领导者。领导者的角色就是,是服务者,要有意识地把“”意识植入领导科学的教学当中。领导学就是研究如何当好“”的学问。第二个重点是领导观。强调领导观,人生观、观和世界观。“领导就是服务”,科学领导要“以人为本”。第三个重点是领导力。要把领导能力建设跟作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领导力由硬和软构成。现代领导要慎用硬,多用软。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张康之:解决廉政问题有三个径:技术径、法律径、教育径。从技术角度讲,领导干部的流动可能有利于廉政建设,但如果流动得过于频繁,又会出现不利于开展其他工作的情况。因此在技术操作上是有困难的。

  法律途径同样是双刃剑。我们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更多的是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处理问题时要有创新意识。但是如果规范制度过于严格,可能就会住手脚。相反,如果规范过于宽松,就有可能出现以权谋私,不利于廉政建设。所以法律规范途径同样面临着困境。

  鉴于技术径、法律径面临的困难,教育径应当发挥作用。但当前教育在廉政建设当中并没有发挥出它的应有作用。教育没有发挥出理想的效果,是因为我们对行政伦理研究还不够。目前行政伦理研究更多是停留在中国古代官德和既有理论的研究之上,都停留在表层,研究不够深入。应该把行政伦理研究作为廉政教育的支撑点,探索出一条新,在廉政教育甚至廉政建设上,走出一条新。下一步就是制度创新问题,建立起一种伦理和的制度。如果有了制度的支撑,教育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李成言:廉政是自古至今人类活动的重要伦理要求。为政不廉,严重了伦理原则,是腐化、危亡的信号。所以,如何界定活动的廉洁准则,便成为关键问题之一。

  廉洁的伦理思想主要有传承性、民族地域差异性、时代创新性等几个比较突出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作为规范的廉政伦理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廉政,动力在于和谐理想;二是廉政,基础在于要为政节俭;三是廉政,风气在于善政垂范;四是廉政,关键在于行政透明;五是廉政方向,精髓在于法制的约束。

  在伦理教育径的选择上,要淡化教育的约束,强化法律教育的约束。仅仅通过简单的教育,尤其是有性的教育改变官员的世界观、人生观等非常难,最重要的是法制教育和监督的强化,让其感觉到不能有侥幸心理。如果没有法制教育,没有强制影响,官员可能就完全没有心理。所以,要加强法制教育和强制性的监督,让官员有所,这样才能真正地让其不敢、不想也不能。

  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任建明:从来看,廉政教育或廉洁教育有三大重点人群:一是人员,二是商业人士,三是青少年,而领导干部应该是重中之重。我们长期强调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教育,但在内容和方式方法上,尤其是教育效果方面仍然存在问题。应该说,教育有它独特的价值和定位,但我们对教育规律的把握不够准确,教育的科学性问题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从2000年开始,高校成立的廉政研究机构越来越多,迄今为止全国已有30多所大学设有这样的机构,数百位教研人员在这一领域开展研究与教学。但高校廉洁教育对象的覆盖面往往较为狭窄,我们试图在高校范围内将廉洁教育扩大到更大范围。高校在开发针对领导干部的廉政教育培训教材和案例、培训师资、制定教育培训标准、研究廉政教育规律等方面,都可以有所作为。期待将高校纳入现有的干部廉政教育培训体系当中,加强高校与其他各方在这一领域的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中国人民大学反与廉政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毛昭晖:廉政教育的内容可以用六个字表达,就是“廉为法,勤为道”。廉为法廉政教育必须以法律径解决问题,廉政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把廉政的规则作为最低要求。

  廉政教育还需要良好的制度作为资本,或者作为根本,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制度体系,廉政教育是没有实效的。中央经常谈反腐倡廉存在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实际上这三个概念反映了三个制度存在问题。长期性是由于我们渐进式的体制任重而道远。复杂性是由于存在着强势利益集团。怎么使强势利益集团能量得到衰减,真正构成中国的利益集团的均衡化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反腐倡廉建设是艰巨的,这是监督体制出现两难造成的。纪检监察机关大,这些可以用来查,但其自身会不会出现?这也是值得我们在廉政教育中思考的问题。总之,现行制度存在着一些刚性的缺陷,从而导致出现了廉政教育功能衰减的问题。

  另外我们不能过高估计廉政教育的作用。因为廉政教育有三个方面的特点。第一,廉政教育没有强制性,一部分人不能通过教育方式解决思想问题。第二,廉政教育在某种意义上是抽象的,但利益是现实的。利益冲动可能会使廉政教育失去作用。第三,现在廉政教育还是本位主义的教育,社会监督机制、社会教育机制被边缘化,这种教育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内耗问题。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
币安app官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