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姝威女士是一个高光人物,用当行话语体系解释,大抵可以称为资本证券界的大IP。当然,也有人认为刘姝威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质疑她选边站队者有之,质疑她性者亦有之。总之,在中国内地,少有一个经济学家,会像刘姝威一样,享有的评价如此和背反。
近日,因质疑宝能系资管计划到期未清盘,并据此写给证监会刘士余,刘姝威又一次处于了漩涡的中央。对于这样的位势,刘姝威本人应该并不陌生,早年质疑蓝田集团财务造假,近年质疑贾跃亭套现转移资产,都让自己置于攻伐之地。这一次的不同则在于,刘姝威有了万科董事的身份。
一如既往,刘姝威又一次迎来的背反与的评价,支持者称其及时发现问题,为投资者拉网排雷;反对者质疑其身份,指称刘姝威为万科的管理层代言。不得不说,支持者与反对者的相互攻伐,论多于论行为,论动机多于论结果,这样的争吵与攻伐,难有客观结果。
与其如此,我们不如换一个角度来看刘姝威,而放弃更多人热衷的“诛心之论”。这个视角,即在于承认刘姝威的形象与评价本身就应该是多元的,每一个形象与评价之间,不应有刚性的对错与之分。如果以此视角深入思考和观察,我们就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逻辑——对于刘姝威的不同评价,其实是评价者出于自身种种因素集合影响,并综合作用之后,自身价值观、行为方式的一种映射。
更直白一点说就是——刘姝威是一块测试人性的试金石。这一点,从她的“三大战役”中,即可瞥见一二。
第一场战役“蓝田公司财务造假”。在那场稍显久远的战役中,刘姝威指出了蓝田公司财务数据中的诸多问题,并据此作出了判断。蓝田公司是当时的明星公司,自然引发攻伐。
当时时值中国资本市场和商业的襁褓阶段,可以说,即便是财务技术,都不成熟,甚至显得简单。如今回头去看,蓝田公司很多财务数据的手段,十分明显,是常识层面的问题,并不是多么高超的与运作,以当时国内相关领域专家、经济学家的水平,看出这些粗陋的手法,并不是难事。然而,除了刘姝威外,几乎无人做声,相反,倒是一片支持、赞誉之声。蓝田的最终结局,大家均已周知。
第二场战役“质疑贾跃亭融资套现”。刘姝威发起这一质疑之时,贾跃亭先生与今日的境遇天差地别,那时的贾跃亭以“生态化反”通吃中国商界、资本界,风头一时无两、无以复加,粉丝更是数量庞大。
刘姝威的质疑,自然再度引发攻伐,其力度,远甚于当年的蓝田。然而,当如今贾跃亭境遇已变,“凭本事借来的钱为什么要还”成为一种段子和笑谈之时,我们回望皆可以发现,贾跃亭的手法也并不高明。这带给我们同样的疑问,为什么当时有如此之多的人,相信贾跃亭,刘姝威?
笔者不太确定,质疑宝能系持有万科资管计划到期不清盘一事,是否可以算得上是刘姝威的第三场战役。但其的质疑,尤甚于前两次。特别此时,刘姝威者,已将“选边站队”、“投靠”等一系列带有色彩的诛心之论抛出。
人性当中,既有利他又有利己,既有普世又有利益粘粘。蓝田财务数据的手法并不高明,刘姝威指出之前,却无人提及。那些有能力看穿而不言甚至刘姝威之人,无非是两种情况,一是已成利益共同体,实与蓝田做局,动了蓝田的利益,即是动了这样一批人的奶酪。二是,置身事外,看穿而不言,隔岸关火。
贾跃亭的案例中,就更是如此。贾跃亭融资广布,在其人格魅力之下,一起上船的人,遍布社会贤达。资金投入之后,利益共同体形成,即便看出其中破绽,由于事关自己身价,自然不能戳破,此时,刘姝威捅破那层窗户纸,无疑又动了大家的奶酪。
于是,试金石的效果就出现了。如果你认为,商业没有伦理与,无非是利益耦合,如果秉承的这样的商业价值观,刘姝威自然是一个“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者,对于刘姝威的,实际上是用自己的标准揣度刘姝威的行为动机,直白一点说就是——刘姝威无非因无法分享利益而出面揭开所谓。此时的,其实就是者自身内心的标准镜像。
如果你认为,商业伦理中并无,对错,无非是成王败寇,因此,选对边、站对队是最高效的成功径。此时,你眼中的刘姝威以及其所发出的质疑,自然就成为了选边站队之举,有了这种以动机解释行为的模板,对刘姝威的种种质疑,自然顺理成章。但殊不知,这正是以己度人。
蓝田、乐视套现,以及当今的金融去杠杆与穿透式监管大幕的拉开,都说明一个基本问题,即便是商业,伦理之中亦有普适存在,而非完全的丛林与成王败寇。而对刘姝威的质疑、干戈所映射出的中国商界心态,恰说明,这种而初级的价值观,在中国商界、资本界普遍存在,而且拥趸者为数不少。
刘姝威种种质疑的对错本身并不关键,关键在于其映射出了中国商界、资本界存在的心态与价值体系的客观映像。所以,如何评价刘姝威本身并不重要,更重要的在于,如何纠偏与重建中国商界、资本界的正确价值体系,如果能够如此,刘姝威本人所承担和的一切,也都是十分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