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晋阳
本周一刚在江苏卫视的新剧《家产》,以“遗产”这一当下伦理剧中并不常见的视角切入,获得了不少关注。不过该剧第一集就让跌眼镜:高老爷子暴毙,前几分钟还共聚一桌的亲兄弟,在太平间里突然就,直至。其后几集中,为了遗产问题各家人更是反目成仇,手段使尽。这样的情节设置被部分观众批有“洒狗血”(注)之嫌:“为遗产的事现实生活中确实也有,不过按故事里的前后逻辑解释不通,转折太突然了。”
继今年古装剧笑傲荧屏大半年后,家庭伦理剧近来又有回潮之势。题材多样固然是好,但纵观今年已经的伦理剧,观众还是衷心希望:少洒一点狗血,多一点真实生活。
《青春期撞上更年期》、《当婆婆遇上妈》、《浪漫向左,婚姻往右》……近来,伦理剧越来越注重在标题上做“对比”文章,“伦理剧一向扎堆,怎么一下子跳出来把观众抓住?这样的名字,能在标题上首先就显化矛盾,吸引眼球。”一位擅长写生活戏,同时兼任不少伦理剧制作人的编剧道出“对比式标题”流行的奥妙。
如此策划也许没有问题,问题是,很多时候观众奔着标题而来,却发现剧情全然“不是那么回事儿”。《青春期撞上更年期》的开场,就是杜淳饰演的男主角从家中偷出户口本,和马伊琍饰演的女主角结婚。且不论两位演员看起来没有半点“青春期”的样子,就连该剧的文案,也明明白白写着主角的年龄:30岁。难怪有些观众莫名其妙:“明明是一群30来岁的成年人,在成家立业的问题上和家中长辈起了冲突嘛—跟十三四岁到十七八岁的青春期有什么关系?”面对质疑,片方最后给出这样的解释:“这些人貌似30岁,心态上却未必成熟,由于家庭的溺爱,他们的还停留在青春期阶段。”其中的牵强,实在难以服众。
类似这样“挂羊头卖狗肉”的情形,在伦理剧中并不鲜见。“有时候到了,觉得名字太平淡,不够‘劲爆’,临时要求改的也有。”正如这位编剧所说,《双城生活》在山东地面时,就曾被某以收视为由,改名为《爱情对对碰》,引发该剧主创。
虽然如此起名是出于“好心”,殊不知却过犹不及,反而引起观众反感:“有时候看剧名儿太有‘狗血’嫌疑,反而不会去看;如果看了发现‘文不对题’,有上当被骗的感觉,会更加生气。”
婆媳大战,历来是伦理剧最偏爱、出现频率也最高的戏份。前几年《双面胶》中婆媳对骂的场景还让很多观众记忆犹新,为了在骂战之后寻找“突破”,近来婆媳剧的“战况”不仅越来越激烈,也越来越离奇。
《当婆婆遇上妈》中,婆婆与儿媳争执到,前者竟然掐着后者的脖子;《青春期撞上更年期》里,妈妈先是想尽方式儿子和前女友,然后上了趟医院就火速挑了个儿媳,命令两人闪婚;《婆婆来了》里更夸张,婆婆一家人把儿媳妇的宠物做成晚餐不说,还合谋打算卖掉儿媳妇的房子。
这些剧情人为制造冲突、“为矛盾而矛盾”的痕迹颇为明显,甚至从逻辑上都难以说通。一位观众在自己的博客上这样写道:“我也知道婆婆不好对付,可看完这剧(指《当婆婆遇上妈》),我还是怀疑婆婆真的有那么坏吗?坏到掐脖子打耳光?这样表现太夸张,太不真实了。”这些过度夸张的婆媳剧,甚至让一些惯以电视剧为婚姻教科书的年轻人感到了“恐婚”,大呼:“婆媳关系都这样吗?婚姻太令人了!”
“有些剧为了制造看点,生活中没有的给编出来,有的给畸形放大,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洒狗血’。其实这既不符合创作规律,观众也未必喜欢。”曾写出《媳妇的美好时代》、《双城生活》等剧的王丽萍直言,“现在的生活里,还有哪家的婆婆和儿媳动不动就打架的?远离观众的生活,只会让观众觉得不真实,最终失去观众。”
虽然大多数伦理剧都有一个相对大团圆式的结局,但秉承着“不无收视”的观念,不少戏不到最后一秒,都不会停止“虐心”。正在安徽卫视的《娘家的故事3》,其宣传口号就打出了“婆媳战争将持续升级,苦情媳妇将更虐心”,剧情里还新加入“小三夺夫”、“小三婆婆”等情节。而《婆婆也是妈》于“创下中国电视剧史上三大最纠结家庭关系:‘最纠结婆媳’、‘最纠结母女’、‘最纠结夫妻’”。
导演赵宝刚有一个著名的观点:有些东西确实源自生活,而且不那么美好,甚至丑陋,当我们把它放到荧屏上,也确实能刺激到观众,“但那之后呢?只揭伤疤,晾在那儿,有任何积极意义吗?”他一连串发问,“对,你让观众痛彻哭了一场,可是光哭有价值吗?中国电视剧已经哭了30多年了,有点儿新鲜的行不行?”
这番话,恰在无意中点中当下一些家庭伦理剧的套:“三破一苦”(破碎家庭、破碎情感和破碎婚姻;一苦,就是家庭)始终像一团死气沉沉的雾霭,盘旋在伦理剧的上空。剥离开所有生编硬造的剧情、人为的矛盾、模式操作的人物塑造,观众往往找不到感官刺激以外的其他东西。
伦理剧只能靠廉价的吸引眼球吗?它真正的价值在哪?王丽萍对这些问题的答案也找了很多年,现在她:展现“接地气”的生活,不用“耍”,观众自然会感受到其中的美好。事实上,这几年收视、口碑比较好的一批伦理剧,从《媳妇的美好时代》,到《幸福来敲门》、《老马家的幸福往事》等,都非“三破一苦”类型,反而被观众誉为“阳媚的幸福剧”。王丽萍说:“我相信观众爱看的,最后还是那些真正描摹了他们的生活,又表达出善良和温暖的作品。”
洒狗血这个词来自旧梨园行,就是员表演时不讲分寸,乱卖,造作,以至于做派失却了本真实在。即指演员在台上用过火的表演讨好观众。现在指,如果剧情过度夸张、浮滥,尤其强调、、煽情等,大概都会被人指为在洒狗血。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尴尬。东莞外来工群像:每天坐9小时 经常...66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