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小长假,守着荧屏迎新年。节日期间,打开央视频道发现,扬州元素众多:美食美景令人陶醉;扬州歌声余韵悠长,大煮干丝开启全国观众味蕾,“扬州牌”荧屏巨作抢尽眼球。
扬州名菜
◎大煮干丝开启全国观众味蕾
1月1日,新年的第一天,央视财经频道《消费主张》元旦特别节目以“一方水土一方味”为题讲述淮扬名菜大煮干丝,以一道咸鲜可口,老少皆宜的扬州名菜开启了全国观众的味蕾。
这档美食节目以一块普普通通的方干入手,通过不同的口味、不同人的做法、干丝干的来源等讲述这道菜与扬州的故事,西湖镇老豆腐作坊、冶春茶社、大明寺百味斋、运河味道、扬州古运河等一一入镜。
节目开始,编导将镜头对准凌晨3点起床磨豆腐的扬州西湖镇余师傅夫妇,随后镜头再转向常在家做大煮干丝的老扬州张兆华,再到扬州旅游商贸学校学生的大煮干丝刀工课,以及汤、煮、荤、素等不同口味的大煮干丝悉数亮相。
一碗美味的大煮干丝是如何生成的?节目的开头,《消费主张》的编导特意走进老扬州张兆华家中,看普通的扬州人怎么做大煮干丝,鸡汤、烫干丝、浆肉丝、小青菜等配料和做法,吸引了编导们对于大煮干丝的好奇。随后,他们又找到扬州迎宾馆副总经理陈万庆,后者在凌晨4点半带他们前往西湖镇探秘大煮干丝原料大白干的做法。
“豆浆打上两三遍利用率高,余师傅豆腐皮挑得少,所以豆腐干更香。”陈万庆在节目中向编导们介绍。而扬州人常见的臭干、臭大元等也是首次亮相央视。
“大煮干丝我们平常经常做,我喜欢做饭,大煮干丝一般会在家里熬鸡汤的时候做,这是一个讲究,第二是做之前要把切好的干丝烫一下,第三是配料和火候。”张兆华介绍,美味的干丝在不同的人手里,可以做出不同的味道。
冶春烫干丝、素版大煮干丝、蟹黄煮干丝……扬州干丝的做法很多。为了更好地呈现大煮干丝的多面性,陈万庆特意带着编导前往大明寺素食馆百味斋,探访素版大煮干丝的做法。“素版的大煮干丝需要用蘑菇、豆芽、豆腐等素食材熬制高汤。”他介绍,在扬州吃一份大煮干丝一般需要三四十元,干丝本身很便宜,大煮干丝之所以贵就贵在附加值上,刀工、火功、名菜效应等都是其中的因素。
央视还特别前往扬州旅游商贸学校拍摄了大煮干丝的刀工课,“一块干子两厘米厚度,劈到16片算合格,劈到30多片才算是好刀工。”这个课堂上,央视找到了刀工的秘诀。“大煮干丝的做法很多,仅油的选择就可以有很多种,豆油、鸡油、荤油、蟹油等都可以。”
◎淮扬名菜展现扬州精致生活
节目中,扬州多位厨师亮相,迎宾馆大厨陶晓东在运河味道做了蟹黄煮干丝,大厨余爱明在大明寺素食馆百味斋做了素大煮干丝,迎宾馆中餐厨师长邵长喜制作了松鼠鳜鱼等。
在节目中大展身手的大厨余爱明就是为大明寺撞钟祈福盛典制作新年福寿面的总厨。余爱明介绍,“素版大煮干丝也是扬州素食中的名菜之一,熬制的高汤与新年福寿面的高汤做法是一样的。”
“扬州是运河第一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拍摄运河也是反映扬州人的生活,不过,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扬州千年古刹大明寺里也藏着美食。”《消费主张》编导陈贵介绍,从一道淮扬名菜大煮干丝反映扬州人一天的生活,也反映当地的人文气息,展现了精致舒适的扬州市井生活。
扬州电视剧
◎《大清盐商》跨年登场,扬州元素成亮点
元旦宅家看什么?《大清盐商》成首选,80%戏份在扬州取景的34集电视剧《大清盐商》于元旦期间登陆央视八套,接连几天在黄金档播出,这也是中国第一部以扬州盐商为题材的荧屏巨作,大气磅礴的背景音乐配以跌宕起伏的剧情,让这部开年大戏精彩纷呈。
《大清盐商》以“盐商”为主题,剧情紧扣扬州盐业,以清代巨富、“天子故交”江春为原型,通过乾隆年间扬州盐商与乾隆皇帝之间的真实故事,围绕“当家难”的命题,揭示“江山之本,唯在民心”的时代话语。而编剧南柯的原著小说、同名电子书也于元旦期间在全球首发。
艺术总监张黎、总策划盛和煜,导演韩晓军,老戏骨张嘉译、张志坚、倪大宏等,这些声名赫赫的名字让该剧顺理成章成为2015年央视最瞩目的开年大戏。
除了剧情外,扬州元素成为该剧的最大亮点。《大清盐商》有80%的戏份在扬州取景,扬州深厚的文化底蕴、秀美的风光都在片花中得以完美呈现。“春风十里扬州路”,这是《大清盐商》中乾隆的一句台词,也成了整个片花的主题,扬州园林风光可谓展现得淋漓尽致。风景秀美的瘦西湖、个园、宋夹城、大明寺、卢氏盐商住宅等频频上镜,五亭桥、白塔、熙春台、石壁流淙等扬州标志性景点更是得到了突出处理,除了美景外,乾隆南巡的历史事件也得以重现,这也是扬州人文以及风景最集中展示的部分。
◎扬州景点一一亮相
展现扬州厚重历史画卷
《大清盐商》于2012年5月10日在个园开机以来,其中在扬州拍摄了三个月,通过重现扬州盐业兴衰,描绘扬州盐商与园林建筑、八怪文人、民俗风情、饮食文化等千丝万缕的关系,展现史上扬州的繁华。除了在甘泉影视基地拍摄,瘦西湖、何园、个园、汪氏小苑……这些扬州风情浓郁的名胜景点也在《大清盐商》中一一亮相。
《大清盐商》描绘的就是扬州盐商与当地的民风、饮食、文化所牵连到的关系和影响,也展示了清朝繁盛的扬州风情、江南美景,其直面垄断行业市场化改革的冲突与矛盾,也与当下中央、百姓关切呼应,具备极强的现实对照性。也正因为这份思考,《大清盐商》大手笔、大制作所呈现给观众的,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扬州风情画,而是集盐商文化、园林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于一体的全景展现扬州风华的厚重历史画卷。
◎在扬生活五年
编剧南柯的扬州情结
“五年来,扬州盐商像一个魂灵,附着在我的身上,我总是能够感受到他们的气息,触摸到他们的情感。走在盐商的深宅大院里,更有一种故地重游的感觉。我仿佛是这里的主人,因为完不成捐输而焦虑,又因为迎娶了标致的瘦马(扬州盐商富足由此也养活了一大批傍其生存的行业,‘养瘦马’就是其中之一)而欣喜,更因为乾隆的‘临幸’而受宠若惊……”对编剧南柯来说,《大清盐商》这部戏就像灵魂中丢不掉的东西一样,五年里让他魂牵梦萦。
青少年时代,南柯曾经在扬州生活过五年,对扬州风物掌故很熟悉。而在复旦读博士期间研究的又是中国经济思想史,对清代政治经济制度也比较了解。也正是凭着“痴情”和机缘巧合,南柯历时数年写出了40万字的《大清盐商》剧本。
扬州歌声
◎汤非跨年献唱新年音乐会
放歌跨年,辞旧迎新,元旦期间,来自空政文工团的扬州籍歌唱家汤非在两台央视新年音乐会上亮相。
跨年当晚,央视一套、三套、四套直播《启航2015年新年特别节目》,“启航”已经成为央视元旦特别节目的品牌,今年这台晚会用“新年愿望”串联全篇,从老艺术家到小童星,从当红组合到明星家庭,从热点人物到寻常百姓,大家一同迎接新年。节目还邀请众多经典歌曲原唱者、经典影视剧演员、新锐明星,送上祝福。
扬州歌手汤非在这台晚会上独唱《儿女情长》,《儿女情长》是全国“五个一工程”获奖歌曲,并入选了中宣部、文化部和广电总局共同开展的“中国梦”主题新创作歌曲推广活动,歌曲以讴歌“人间真情”为核心,以现实生活中的情感体验为载体,将平凡生活中的点滴感悟凝练升华。
此外,在同一晚上,汤非还亮相央视十五套(音乐频道)《乐进新年——星光璀璨第四季新民歌演唱会》,“星光璀璨——新民歌演唱会”是首档以新民歌为主要内容的演唱会,主打新民歌品牌,秉承新民歌演唱会的优良传统,立足于民族文化的同时,开创性地将民族歌曲和流行音乐广泛结合,通过当红歌手演唱改编版经典民歌,少数民族歌手演绎现代歌曲等多种不同手法来展示现代民族风貌。
在这台晚会上,汤非和老搭档王莉一同“乐进新年”,演唱《我们好像在哪见过》,优美的旋律动听悦耳,令观众深深陶醉。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