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游戏》第七季终于播完,小说作者马丁老爷子的更新速度已经远远不足以哺育支撑电视剧的情节,原著粉也无法剧透,新的情节自然有也有惊喜。在渺茫漫长地等剧等更新的时间,看完了莫辨第八季剧透的我,万箭穿心。聊做一评,内含剧透,互相。
《的游戏》作为一部奇幻史诗剧风靡全球数年,我国影视界自然也在探讨如何学习其长处,如何吸取经验。我向来对同仁的回答是不能学,不可复制。当然这样的回答仅代表我个人过度的和喜爱。画面、台词、人物,这些是技术,好的影视作品都可以总结出一系列技术的优点来学习,但冰与火的魅力恰恰是超越技术之上的,超越制作经费之上的,也是中国历史剧不可复制的。这个不可复制并非一定是优劣之分,而是来自于不同的历史观、不同的伦理观、不同的影视制作模式和观影心态。
很明显维斯特洛的国家形态参照了欧洲中世纪,比如北境像苏格兰,西境像英格兰,高庭像法兰西,多恩像西班牙等等,甚至人民的行事风格,建筑风格,生活习性也可以捕捉到几分原型。不同地理造就不同的文明,不同的文明又养育不同风格的人物,北境人狼家的,高庭小玫瑰的长袖善舞,铁群岛人卑贱凶悍,西境以兰尼斯特家族为代表的奢华,这些国家与人物的碰撞,自然异彩纷呈。
习惯了多元化的六国遗民,还认为列国并存的分封制是公天下,统一王霸是私天下呢。法家帮助秦国实现了上的大一统,帮助汉朝实现了思想文化上的大一统,从此大一统格局根深蒂固,经历战乱,经历,却总被趋同渴望安定的再次推向一统。
我们的架空剧、王朝剧,大抵是套用某个王朝,或者几个王朝的特征。但是麻烦在于中国制度的传承关系太完备太有逻辑性了,古代中国制度史,大抵是皇权在和分封制度、在和相权臣权,斗争的结果是皇权越来越强大。
比如从唐代的理想主义三省六部制起,流变到明代的废宰相,靠不拿名分的大学士在与六部间周旋,再到清代变内阁为军机处,彻底帝王专断,每个元素的变迁都非常清楚。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些剧套了南北朝来写故事,但用了六部的称号会显得奇怪,因为在这个完整的逻辑链上,我们知道那时候的还孕育不出这样的官制。
一部影视剧呈现给我们的只能是当下的故事,至多带些往上一两代的恩怨。但是马丁创造维斯特洛,却不止写了两代人的故事,他像一样详细设定了整个塔格利安王朝几百年的历史,嗯,他现在显然对前史更感兴趣,据说已经去更新前传坦格利安王朝史《血与火》,写到距离当下一百五十年前的伊耿三世了……有生之年系列。
他在前史里不止写了坦格利安王朝每一代的详细故事,更关键的他创造了文明价值观的传承,比如为什么龙家会被看成神,比如什么是骑士,什么是这个世界里的荣誉观。他创造了许多龙家内部通婚的恩怨情仇,我们才能明白为什么他会让雪诺和姑姑通婚生育(虽然不是书里写的,但是可以肯定是马丁告诉编剧的),因为龙家代表神,神为了保持血统的纯正有家族内通婚的豁免权。这是詹姆和瑟曦向往却无法取得的豁免权,神可以,他们不行。
他定义了这个世界的骑士和荣誉感,是忠于誓言,最高级骑士宣誓国王,便只国王的命令。无论这国王是好是坏,下达什么命令,哪怕国家分崩离析,但是雷加一声令下亚瑟戴恩他们就离开战场去孕妇了。哪怕疯王已经混账到了极点,詹姆宣誓过他却杀了他,就会背负着弑君者的污名被那个世界的观挞伐终身。
从戏剧上说,有前史的人物最容易丰满,《的游戏》中人物开口都有家史,家族与家族几乎都有恩怨,也是建立在这个完整的自创历史中。这种创作量,不是我们写一部小说,一个剧本可以比拟的,某种意义上说,《冰与火之歌》才是当之无愧的大IP,一座堆满宝石的宝库。
《冰与火之歌》不但创造了人类的历史,也创造了异鬼、野人的历史,这原本不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架空历史剧,虽然列王纷争、七国混战、铁王座之争更牵动观众,但其实在第一幕就宣告了它的终极矛盾:凛冬将至,异鬼。
随着剧情越来越接近尾声,这个和活人的矛盾,越来越成为主体矛盾。雪诺在经历屯一战后,已经视如粪土了,对人种的划分只有两种:有呼吸的和异鬼,人恩怨情仇比起十万异鬼大军都不值一提。根据剧透,最终在这场战争中,主角团灭,希望属于神选之子,流着塔格利安纯血的雪诺与龙妈的女儿。人胜不了天。
在的几百年历史中,神性高于人性,人类对神谕绝对信任。所以史坦尼斯会被红袍女各种忽悠,所以雷加于自己要生下救世主,哪怕国破家亡抛弃责任都要先莱安娜生下孩子,神也没有他,最终让雪诺打退了异鬼,而神选之女继承了铁王座。
这也与一贯人定胜天、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中国价值观不符,但是在自创的逻辑系统中毫不违和。马丁穷其一生,创造了一个,马丁就是神谕,马丁是亚梭尔亚亥,马丁是布兰,马丁是三眼乌鸦,马丁是夜王。
当我们还在争论大女主戏、大男主戏、双强、争番位的时候,在我学戏剧老师第一句话说戏剧关乎主角的时候,《的游戏》大胆遵循了原著,使用了视点人物展开法,多点人物视角同时推进。虽然七季下来人死得差不多了,雪诺终于毋庸置疑成了男主,但是整个故事展开时,每一条剧情线里的视角人物都可以成为主角。
影视剧里定义大男主戏还是大女主戏,其实不是用谁的戏场次多、谁更承担危机来界定的,而是用谁的叙事视角来判断。叙事视角至多开到三、四条,男主,女主,一个重要的男二或女二,这是我国影视叙事多视角的极限了。
观众有观众的,观众希望看到连贯叙事,不至于今天看到和昨天看的似乎换了一拨人;观众希望多看到自己心爱的演员,配角叙事线开得太多,观众会。制作方有制作方的考量,好容易请到了人气演员,自然也希望多用他们去吸引收视。
至多双线推进的影视叙事方式,确保了事件连贯集中,所有的矛盾围绕主人公展开。但是也难以配角人物叙事的完整,因为在主角的视角中,不同的配角是断点式进入的,行动线能就行,不用完全展示给观众。受篇幅所限,我们的影视剧中,配角会被观众记住的有限,一部戏能够让观众记住五个角色,就算成功了。
而《的游戏》中,雪诺,龙妈,瑟曦,詹姆,小,史塔克家四个子女,甚至小胖山姆,多恩道朗亲王(可怜的道朗亲王因为编剧不能承受这么多的叙事线而被随意地便当了),布蕾妮,全都拥有自己完整的叙事线,也使得《的游戏》拥有这么多丰富立体的角色。当大线索收拢,这些自带史诗的人物汇聚在一起时,便会碰撞出如钻石火彩一样的多角度的炫目张力,如火山爆发一般的信息量。不至于一场群戏,只有主角有台词,别人都是电线杆子。
要实现这种影视叙事,需要:1,所有配角演员演技都在线,观众是被角色命运牵动,而非颜控式观影和追星式观影。当然话说回来,也得编剧把每位角色的命运写得跌宕有力才行。我国率先实现了这种叙事的影视题材,是不用真人来演的布袋戏,比如霹雳系列。
当然多视角的影视叙事,也会有弊病,比如主线剧情推进慢,比如观众站错主角。很多观众看第一季,认为主角(奈德·斯塔克)愚蠢,认为权谋简单,其实第一季只能算个楔子,奈德人头落地,历史的车动,七大国纷争开始。而马丁要在奈德身上所体现的,也并非权谋和政斗,而是骑士和荣誉观的不容于世。若是在我国的影视,大概制作方会要求第一集就宰了他吧。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