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述职报告> 文章内容

历史文献纪录片《》第一集:只要主义真

※发布时间:2018-8-19 3:49:48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1919年冬天,一位当过师范学校国文教员,叫陈望道的年轻人,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浙江省义乌市分水塘村。从寒冬到次年早春,他在自己的卧室里,借着一盏昏暗的油灯,送走了一个又一个长夜,翻译《宣言》。1920年8月,第一部《宣言》中文全译本在上海出版。《宣言》只有28000多个汉字。这本薄薄的小,成为中国人创造故事的思想起点。

  1936年,在陕北的窑洞里同美国记者谈线年,读了《宣言》、《》和《社会主义史》这三本书以后,他开始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1992年,到南方视察,在谈话中他也深情地回忆说:我的入门老师是《宣言》和《主义ABC》。同志回忆他在上海交大读书时谈到,他曾经晚梦到房子着火上打着手电筒在宿舍里读《宣言》。总多次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想,增强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咬定青山不放松。

  这条建成于上个世纪初的古驿道,是当时连通海丰与广州的重要通道。驿道两旁这些有百年历史的潮汕风格的店铺,了这里自古以来的热闹与喧嚣。80多年前,在人们的欢呼声中,这里的楼房被刷成了红色,一个苏维埃、一块红色根据地在此建立。就在这棵大榕树下,这首诗的作者,一个26岁的青年,穿着从长工那里借来的破旧短褂,怀抱着产最新式的留声机,给农民宣传他的。

  从19世纪中叶起,在与外国列强签订了1000多个和章程之后,中国,已逐渐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处于随时的之中。救亡图存的民族迫在眉睫,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的斗争。太平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不甘的中国人一次次奋起,却始终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年轻的彭湃,陷入了深深的困惑。

  与既往一切不同的是,马克思主义是迄今为止最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的科学思想体系。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的图书馆里,彭湃读到了《宣言》,激动不已的他,感觉自己触摸到了救中国的线年,彭湃学成回国。和众多一般的留学生只拿了张毕业文凭回来“谋官爵、耀门楣”不同,他心里装着的是沉甸甸的和理想。受被剥削的工农群众必须翻身,这是不容怀疑的真理,问题在于什么人和用怎样的方法,把人们团结起来成为一种不可战胜的力量。彭湃用了一种最直接、最直达肺腑的方式,去冲破一个富家子弟与农民兄弟之间的隔膜。就在这棵大榕树下,当着一万多农民的面,彭湃将一箱子田契铺约一张张,而随着那一把火烧掉的是彭家折合成今天每年近400万元人民币的收入!在烈火中闪耀的,是与传统剥削和制度,动员农民起来的之光。

  在农会成立大会上,彭湃有意问道:“农友们!天下怎么才会太平呢?”当时,众口一词地大呼:“我们的彭湃当,天下就太平了!”面对农民们这种传统的救世主的心态,彭湃说道:“彭湃不能当,天下从此不能有,我们农友真正当家作主,天下才能太平!”随后,在广东海陆丰一带,参加农会组织的农民达到20余万之众。

  1921年,中国在上海兴业这个狭小的房间成立,这时,与在中国舞台上纵横捭阖的各力量相比,它看上去是那样的身形清瘦、势单力孤,它的只有区区50多人,但是,它的手中,却握着最有力的武器;它的心里,装着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正是在马克思主义共同的和支撑下,先进的中国人和人民群众一道,揭开了现代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本文由 恒宇国际(www.neivn.cn)整理发布

币安app官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