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述职报告> 文章内容

历史大剧远去的鼓角铮鸣?

※发布时间:2019-1-17 4:55:01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下班穿过胡同,听见家家户户电视机里响着《枉凝眉》,那是我最满足的时候!”今年75岁的任大惠老人忆及往昔,难掩兴奋之情。这位看上去普普通通的老爷子,曾在《水浒传》里饰演的父亲,而他更为显著的身份,则是电视剧《红楼梦》的制片主任、《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总制片人。只是,在回忆中没有停留多久,他就一声轻叹,“那个风风火火的年头好像过去了。”

  的确,近几年的电视荧屏,很少出现让人荡气回肠的历史大剧了,今年上半年的《楚汉传奇》、《赵氏孤儿案》等备受期待的历史剧也没能掀起多大波澜。在戏说剧、偶像剧、家庭剧更有利于收视成绩的当下,就像《三国演义》片尾曲《历史的天空》中唱的,电视剧似乎“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

  “历史大剧”是个概念有些模糊的词汇。《越王勾践》、《茶馆》等剧的制片人李功达说,“有激荡的历史,能给观众这种感觉的电视剧就是大剧。”而《东》的编剧高满堂则给了相对明晰的界定,他说历史大剧“必须是史诗性的、跨年度的,它承载的历史分量重,担当的社会也很重”。师范大学教授周星认为,历史大剧还有一个重要功能是“还原历史气息,再现过往生活”。

  对于年龄稍大一点的观众来说,一些经典的历史大剧给他们留下的印象根深蒂固。头发花白的出租车师傅李树生现在特别忙,没多少时间看电视剧,但二十年前家里买了台14吋“牡丹牌”彩电后,一家人围在一起看剧却是莫大的享受。“《三国演义》到了诸葛亮出山火烧博望坡以后,看着最来劲。”他爱看《三国演义》,尤其喜欢剧里的张飞,“你看那眼睛虎视眈眈的,嗓门也大,但他面善,不讨人嫌。”

  和偶尔怀旧不同,在网络上,有一群历史剧迷专门在“历史剧吧”、“三国演义吧”、“雍正王朝吧”、“康熙王朝吧”等多个百度贴吧里追忆着历史剧带给他们的感觉。这些“好事”的网友盘点着“影视剧中的君臣将相”,也颇为细心地比较起1994年孙松版《千古风流苏东坡》和2012年陆毅版《苏东坡》在选角和造型上的高下,一些网友还煞有介事地讨论起了“历史剧是追求历史真实还是艺术真实”的学术问题。

  在零零碎碎的网络发言里,历史大剧的脉络渐渐清晰。从上个世纪80年代的《努尔哈赤》、《王昭君》、《末代》,到90年代的《唐明皇》、《孔子》、《武则天》、《东周列国》,再到后来的《雍正王朝》、《康熙王朝》、《汉武大帝》,这些听着或熟悉或陌生的剧目,一一被捡拾了起来。

  观众杨彬说,自己喜欢历史剧,主要是因为它们能带自己到古代去“旅游”,“《水浒传》里的茶肆酒楼,人物说话动不动就是‘洒家’、‘你这厮’,听上去很遥远也很新鲜,武松和蒋门神的打斗也招招见肉,就是想象中草莽英雄的感觉。”从事医务工作的魏女士则表示,自己更愿意在历史剧里看到真实却又复杂的人物关系,《雍正王朝》里作为的四爷和作为的雍正其间的变化,以及他和十四爷“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那种矛盾和焦灼,《汉武大帝》里汉武帝刘彻、卫子夫以及卫青、平阳公主这中间公与私的冲突,都让她着迷。

  “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那时候被叫做电视剧的‘国家队’,既要传承历史,还要向海播中国文化,拍历史大戏是很重要的。”先后担任《努尔哈赤》、《唐明皇》、《太平》等剧总制片人的靳雨生老人至今还能记得《努尔哈赤》时的盛况。“那时候开,播完新闻差不多夜里十二点了,观众忍着瞌睡还看剧。”当时,刊载了一幅漫画来形容这一场面,漫画里,观众把头发拴在房梁上,眯瞪着眼睛瞧着电视机,很有古时孙敬发奋读书的感觉。

  任大惠也回忆说,上个世纪80年代,电视剧比起电影来说还是“小字辈”,正是通过《努尔哈赤》这样的原创历史剧和《红楼梦》这样的名著翻拍剧,电视人证明自己也能抓住大题材。1987年《红楼梦》时拿到了73%的收视率,堪称万人空巷;1994年《三国演义》收视率达到46%;而1998年《水浒传》时最高收视率也在40%左右。一连串耀眼的成绩,在任大惠看来,是自己干得最有分量的事情。

  只是近些年,历史大剧少了,精品的历史大剧更少。有统计显示,在2002年,30集以上的长篇电视剧中,历史题材剧占比高达86%,其中近五分之一是历史正剧。但查阅2013年上半年进行拍摄公示的电视剧发现,在547部电视剧中,只有《契丹王朝》、《戚继光》、《屈原传》等5部作品是严格意义上的历史正剧。

  5月初,导演高希希的希世纪影视公司和于正工作室联合推出的《陆贞传奇》,在湖南卫视第一天就拿到收视第一,收视率从此居高不下,最高时达到了3.9%。该剧讲的是北齐朝官家大小姐陆贞为追杀而入宫,最后步步高升,成为女宰相的故事。华衣美服,俊男靓女,明争暗斗,成长励志,一出典型的“古装偶像剧”。

  高希希说,这部剧情虚构、演员都是年轻面孔的《陆贞传奇》,能拿到这样高的收视数据,让他感到“非常惊讶,非常难以理解,甚至没法想象。”就在《陆贞传奇》之前,高希希耗资两亿多元并由“帝王专业户”陈道明领衔主演的历史正剧《楚汉传奇》,收视数据并不理想,过半以后,方才冲破1%的收视大关。

  “开《陆贞传奇》研讨会的时候,有专家问我,你怎么也搞这种青春偶像的东西,问得我很无语。”在外人的印象中,高希希有大剧情节,《历史的天空》、《新三国》、《楚汉传奇》,都是宏大题材。但他坦言,《陆贞传奇》可一点不比历史大剧少赚钱。

  “《楚汉传奇》略有盈余,两个多亿的投资,最后赚了三五千万元,但《陆贞传奇》几千万元的投资却上亿元的收入,翻倍了。”他透露说,自己公司有两张作品列表,一张表是“纯商业的”,像《陆贞传奇》以及更早些时候根据网络小说改编的《倾世皇妃》;另一张表上是“希望以后能流传下来的”,比如《新三国》,比如《楚汉传奇》。只是,就目前情况来说,“纯商业的东西,收视都是第一,但我真正想做的,却做得很。”高希希说。

  收视决定一部剧的频次,查阅近年的收视数据,不难发现戏说剧在收视方面更占优势,相应地,它们在平台的机会也就更多。去年创造了的清宫戏《甄嬛传》,据导演郑晓龙透露,收入两亿多元,上缴利税高达四千万元。2013年的几部历史大剧却没有这样的好运气,在央视一套后“零差评”的《赵氏孤儿案》,首轮后未见在地方卫视上二轮。

  要想把历史大题材电视剧拍好拍精很难,《楚汉传奇》编剧汪海林说,他和老搭档闫刚创作《楚汉传奇》前后历时5年,集中起来的写作时间也足有近两年,“基本上是普通电视剧的两倍”。即使这样,汉朝建立以后的剧情没能展开,秦朝的戏份显得拖沓,出现了“马革裹尸”等与时代不符的成语,这部作品仍给他们留下了许多遗憾。

  汪海林现在回想来,忍不住有这样的假设,“当时,如果把生旦净末丑这些人物全都撒开了,把他们性格本身的生动性写得更充分一些,把真正的戏剧性加强,把轻松的部分能够展开一些,那这部剧也可能成为一部厚重的,但同时又有娱乐性的作品。”

  根据零星历史记载和后人推测,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用时当在十二三年,而84集电视剧《三国演义》也是费时费工,六位编剧创作剧本耗时一年,拍摄耗时三年,一集戏大概花掉95万元左右。但任大惠回忆起来,最让他的,还是整个剧组都把自己“扔”进创作中的那股劲头。“那时候大家都是一心想着拍好戏,台词一个字都不能错,怎么作揖怎么行礼,我们也组织所有演员跟军训似的扎扎实实集训了好多天。”

  在汪海林看来,当下这种粗放的电视剧制作,已经容不下这样的精雕细琢了。“从立项到拍摄,电视剧创作的周期越来越短,衣服的材质、人物的眼神,创作者按理说可以仔细地、反复地去抠,但现在我们一天拍五页纸、七页纸,很难再有那样的耐心。”

  《努尔哈赤》(1986年)半个月拍一集,《三国演义》(1994年)84集拍了近三年,这种拍摄节奏在今天都是难以想象的,80集的《楚汉传奇》,拍摄大概用时8个月左右。有眼尖的网友在该剧中发现了“秦朝人读《三字经》”等不少穿帮镜头,韩信水淹龙且的大战场面,双方军服也不很分明。剧中甚至有一个龙套,他一会儿是章邯的随从,一会儿是帐令兵,一会儿又是刘邦的随从,被网友称为“龙套帝”。

  其实,《努尔哈赤》、《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作品的成功,还有一点“计划经济”的功劳。“我们这些制片人背后还有个‘大婆婆’,制作的费用,包括演员每天几块钱的补贴,都有财务部门盯着。这也让我们沉下心来,把作品弄好。”任大惠说,《三国演义》几位主演的片酬(当时还叫“金”)是一集225元,而且演员从头到尾跟在组里,不存在走穴、赶场的情况。但在这几年,演员片酬直线飙高,一些“大腕儿”还提出赶戏的过分要求,甚至会带几个关系户参演,这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剧作本身的质量。

  今年,湖南卫视还没有在黄金档播过历史大剧,从新版《笑傲江湖》,到《贤妻》、《那金花和她的女婿》、《陆贞传奇》、《爱在春天》,湖南卫视走着“主打青春和女性观众”的线,这让它在收视成绩上实现了和央视一套黄金档分庭抗礼的局面。3月份在央视一套的《赵氏孤儿案》,在收视率方面,就一度被湖南卫视获封“雷剧”的《百万新娘之爱无悔》压在下面。

  其实,在2007年,湖南台也曾尝试“立台”,《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恰同学少年》、《血色湘西》,这些当年在湖南卫视热播的电视剧,和现在《贤妻》等剧风景大不一样。湖南卫视总编室工作人员解释说,现在之所以把目光瞄准青年和女性,主要是因为这一群体更加活跃,更有消费力。“他们时常在网络上发言,讨论剧里剧外的事情,这对我们树立品牌帮助很大。”

  《楚汉传奇》编剧汪海林也说,随着收视习惯的变化,很多在网上看剧的年轻人成了电视剧受众里最有影响力的群体。在这种情况下,更容易被大龄观众接受的历史正剧,已经不大符合潮流了。在他看来,现在做一些历史大剧的创作者,更多是想让自己的作品能“留给时间”,这中间多少得有些理想和情怀。

  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也悲观地预测,大剧时代一去不返。他认为这种情况不止体现在电视领域,小说创作现在就很难再有《平凡的世界》这样的长篇巨制,电影生产中历史大戏在和时尚青春剧的碰撞中也常常铩羽而归,“我们已经到了一个不再欢迎宏大叙事的时代”。在他看来,上世纪90年代大家还有一种“年代余留下来的的饥渴感”,但是现在很少有人再读二月河的历史小说,年轻一代更希望从电视剧里看看别人怎样恋爱,怎样体贴人,娱乐一下身心而已。

  不过,人民大学文学院文艺理论教研室主任陈奇佳并不认同这种带有“后现代色彩”的判断,在他看来,目前是历史剧创作本身出现了问题,作品还不够经典,这是观众流失的主要原因。“中国的观众资源太丰富了,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观众喜欢,历史大剧就值得去做。”在他看来,改进作品而不是迎合观众,才是历史大剧的真正出。

  《楚汉传奇》虽然赚得不多,还遭到了网友一顿“板砖”,但在导演高希希看来,这部戏比三年前拍摄的《新三国》,已经进步了。“《新三国》赚了更多的钱,但那真是‘板砖’满天飞,在这一点上,《楚汉传奇》已经好多了。电视剧遭到或者观众不大爱看,肯定是创作本身出了问题,而不是历史题材出了问题。”

  尽管已经拍过不少宏大题材,但高希希直言自己的历史大剧之才刚刚开始。他的公司从《倾世皇妃》和《陆贞传奇》两部剧中赚到了钱,在拍下一部反映武则天交权的历史正剧之前,他还会穿插参与一些商业化的作品。“两条腿走吧,斯皮尔伯格也会给梦工厂拍一批商业片,然后拍《林肯》这样不赚钱但他真正想做的电影,我想着最终还是要拍一些能够真正留下来的作品。”

  和中国文化同源的日韩两国,也有拍摄历史剧的习惯,日本“大河剧”更是堪称历史剧典范,但近年来,日韩历史剧也面临危机。

  日本从1963年开始,每年都会由NHK推出一部历史剧,由于剧集很长,且叙事方式和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式的“大河小说”颇为类似,主要通过具体人物或家族反映大历史,这类剧被称为“大河剧”。大河剧多聚焦于日本战国时代和幕府末期到明治时代,历史考据相当严格,其片头字幕上总是打着考据工作者长长的名单,当时的衣物、方言甚至骑马的姿势都有专人研究。在《葵·德川三代》中,战斗开始的时间甚至被精确到了几点几分。

  大河剧在日本电视剧中享受着地位,只是这两年,大河剧也了收视不振的危机,以至于不得不启用年轻偶像演员。今年的《八重樱》,其主演就是曾出演青春偶像剧《界中心爱》的年轻演员绫濑遥,该剧前,还推出了配套漫画为剧集造势。同时,号称严谨的大河剧也频频被指出与历史不符之处,甚至有虚构剧情出现,遭到不小非议。由于NHK的公营性质,大河剧不菲的制作费用本质上是国民买单,因而社会上也出现了废止大河剧的极端言论。

  和大河剧相比,韩国历史剧近些年出现的滑坡主要体现在质量上。2001年的《明成皇后》尚属成功,其中已有不少史实的内容;2006年的《渊盖苏文》虽以历史剧自居,但剧情完全不顾历史真实,手书的诗词《沁园春·雪》出现在隋炀帝龙椅背后的屏风上,这样的低级错误也出现多次。有论者指出,近年来韩国历史剧创作流于浮躁,《》、《》等剧,都因为使用传说历史而广受诟病。

  女人痣面相图本文由海南柴油发电机组 www.hnjqc.cn整理发布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