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发生的皖南事变,直接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影响了国共联合抗战,成为中国抗战戏剧的转折点。受当时现实的影响,排演影射历史剧,成为宣传抗日与要求的一种现实的策略。在这一背景下,郭沫若创作了五幕历史剧《屈原》。
《屈原》的诞生1942年元旦夜,郭沫若为剧本《屈原》画上了最后一个句号。他高兴地大叫:“真是快活,真是快活!”完全陶醉于创作成功的喜悦里。好像他自己就是屈原,在这部创作中一泄几千年间心中的愤懑。阳翰笙1月3日来看他,郭沫若朗读了《屈原》剧本的第四、第五两幕,阳翰笙听了很满意。过了几天到郭沫若家里来,郭沫若把《屈原》的全剧剧本念给他听,用了4个多小时,听了十分。
郭沫若纵情朗诵《屈原》中《颂》,是在《屈原》上演之前主要演职员们的一次聚餐会上。几瓶酒上来后,郭沫若被大家敬酒,喝得满脸通红,眼睛灼灼发光。他自告奋勇给大家出个余兴节目——朗诵《颂》,并向扮演屈原的金山说:“你听听我的感情!”开始他是席地而坐,徐缓地朗诵着。随着诗句的展开,他越来越激动,仿佛雷霆万钧的波涛从他胸中汹涌而出。到了“啊!电,你这中最犀利的剑呀!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劈开,劈开!”这一段时,郭沫若一个箭步跳到了床上,在床下跳来跳去,兴奋异常。全体演员都被郭沫若那气吞山河的气势慑住了——只有郭沫若才能把《颂》表达得如此深切。
《屈原》剧本脱稿后,郭沫若把它交给重庆《中央日报》副刊编辑孙伏园。1942年1月24日至2月27日,该报连载了《屈原》。尔后,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潘公展读后,看出了作者的春秋笔法,大发雷霆,狠狠说:“怎么搞得?我们的公然登起骂我们的东西?!”立即撤销了孙伏园的编辑职务。
1942年3月初,中华剧艺社等团体正式排练《屈原》。4月3日,《屈原》在重庆柴家巷国泰影剧院首演,连续演出了17天。导演陈鲤庭,金山饰屈原,白杨饰南后,顾而已饰楚怀王,石羽饰宋玉,施超饰上官大夫靳尚,丁然饰公子子兰,张瑞芳饰婵娟。当时的报道说:“上座之佳,空前未有,此剧集剧坛之精英,经多日筹备,惨淡经营,堪称绝唱。”
整个山城沸腾了,无论在学校,在马上,抑或在轮渡口、车站旁,时常可以听到人们学念《屈原》剧中的台词。其中屈原的一段独白《颂》就像是真的电闪雷鸣,绝对能把观众从座位上震起来:“风!你咆哮吧!你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在这的时候,一切都睡着了,都沉在梦里,都死了的时候,正是应该你咆哮的时候,应该你尽力咆哮的时候!”据说,1942年4月3日,此剧在重庆首演时,正好是一个暴风雨即将到来的晚上,舞台上的朗诵应和着剧场外的雷鸣,一下子使整个山城轰动,人们在此后的好几天里,都沉浸在《屈原》的情绪氛围里,很多人一遍又一遍地朗诵《颂》,从中汲取力量。
那时,郭沫若几乎天天在演出现场,悉心观察观众的反应。4月7日,郭沫若邀请黄炎培观剧,观后黄写了两首七绝诗赠郭沫若:(一)不知皮里几阳秋,偶起湘累问国仇。一例伤心千古事,荃茅那许别薰莸。
(二)阳春自古寡知音,降格曾羞下里吟。别有难写处,今人面目古。章泽天高考成绩诗的前面,黄炎培写有小序:“既读沫若所为屈原剧本,复观表演,率成二绝句奉赠,郭沫若其许为道者乎?”从诗中可以看出,黄炎培深刻理解郭沫若写此剧的价值,也理解它在当时出现的寓意。“一例伤心千古事”,“今人面目古”,可为证明。读到黄炎培的赠诗,郭沫若也颇为其中深意为人领会而叹为知音。他立即步黄炎培诗韵,和诗两首:
这两首和诗写于4月11日。写毕之后,立即为《新民报》副刊编辑取去。第二天,4月12日,郭沫若诗与黄炎培原诗一并发表在该报。13日,重庆《新华日报》又将唱和之作发表。郭沫若诗前,有小序:“任之(黄炎培之字)既观《屈原》演出,以二绝句见赠,谨步原韵奉酬,如有同音,殆鼓宫宫动者耶?”《新民报》发表诗作时,加一题目《弦外之音——黄炎培、郭沫若唱酬》;新华日报发表时,标题更显豁:《〈屈原〉唱和》。
1953年,为纪念世界文化名人屈原逝世2230周年,由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排演《屈原》,特请陈鲤庭从上海赶往再度导演《屈原》。陈鲤庭一如当年在重庆排演《屈原》时苦心钻研,夜以继日达半年之久。他说:“导演艺术严谨认真,任何时代都应该。”屈原则由赵丹扮演,白杨饰南后,王蓓饰婵娟。1985年以后,陈鲤庭还把首演《屈原》的导演本、演出说明书、海报捐赠给博物馆。
从1952年开始,日本前进座剧团把《屈原》搬上日本的舞台,并在全国巡演,持续演出五百多场。1971年12月11日,郭沫若赠诗日本著名艺术家河原崎长十郎,鼓励他继续演好屈原。郭诗写道:
郭沫若还写道:“河原崎长十郎为促进中日友好和恢复日中邦交,将于1972年春在日本第三次演出史剧《屈原》,题此以赠,预祝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