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学习心得> 文章内容

镜头淌的香巴拉气质

※发布时间:2018-10-31 12:01:33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大型纪录片《香巴拉深处》首播结束,但密林间的山谷,至纯至善的藏族乡亲,让人过目难忘。1月29日起,《香巴拉深处》将在央视纪录频道和央视科教频道,观众可以继续感受发生在这片炙热土地上一个个温暖的故事,感受镜头淌的香巴拉气质。

  1月28日,本报记者专访摄制组主创。镜头之外,拍摄幕后,探问他们跟片中的人物有哪些精彩的互动?他们对这部纪录片又有哪些解读?

  两年时间,行程11万公里,270天拍摄,打造了这样一个《香巴拉深处》:这里有高山、深谷、草原、密林,超过18000多种植物和2000种脊椎动物在此共存,古老的民族在此落地生根,不少温暖的故事在这里发生,其中有放弃城市生活深入山林探索的“90后”科学家,有被藏族姑娘吸引并一同经营小店的捷克小伙,也有赴民间采风,收集藏族传统民谣并让更多孩子分享的民间音乐人。

  镜头里展现的这一个个唯美的故事,实际上很多都是“意外”的惊喜。在《香巴拉深处》导演沈东看来,片子里很多选题是“捡来”的,“这一类纪录片跟专题片不一样,我们不知道在执行的时候能拍到什么,找选题时是一跑一找,去了很多地方,找了很多人,每次在帐篷、茶馆里都要聊半个小时。”

  但他们拍摄到的故事,往往是在不经意间出现的。比如,捷克小伙马克斯的故事就是他们在上“捡来”的。沈东原本带队去拍另一个故事,过塔公草原,认识了马克斯,“当时他和卓玛刚刚结婚,一开始觉得没什么特别的,当我们第二次去的时候,他们已经有了小孩,再次接触,觉得他们的故事很有意思,也很打动我们。”第四集《相遇》中白唇鹿的故事也是出自“偶然”,当时摄制组在拍摄藏医,那个藏医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那头说捡到一只小鹿,问藏医该怎么办。

  不过,要想收获这些“意外”,靠的绝不仅仅是运气,更多的是跟当地群众深入地相处。“拍纪录片最好的方式是跟被拍对象相处一段时间,才能看到很多细节,要让人家忘了你的镜头,但这需要时间,我们拍一个故事平均用了一周的时间。”

  这样“浸入式”的体验,有时也让主创们吃了“苦头”。“90后”科学家王正阳来到贡嘎山,准备长期驻扎,寻找一种名叫齿蛾的昆虫。摄制组与他一起奔赴贡嘎山,“我们是翻石头一步一步爬上去的,那时正是雨季,特别潮特别冷,还会遇到塌方。一个助理下山的时候出现骨裂,我的膝盖也磨损了,回到休息了一个星期,后来再次到藏区都是拄着拐杖的。”

  《香巴拉深处》带给观众天广地阔的震撼,传统文化传承的温度,人与人、动物、大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对于一直陪伴这部纪录片成长的主创来说,“香巴拉深处”意味着什么?

  “其实《香巴拉深处》展现的不仅有藏族、汉族、彝族、羌族等普通人的生活,同时也有外国人。在香巴拉深处,不管来自哪里,不管做什么,他们对待工作和生活的态度都很专注、很纯粹。”沈东说。

  最纯粹的最动人。作为国际兰科植物学家,帕奈博士2001年被黄龙国家级自然区管理局聘为高级顾问。他扎根黄龙,是个中国女婿。他的愿望是在川藏高原看见自己亲自尝试种植的蔓越莓成功。然而,他的愿望还没有实现,就因心脏病突发,于2017年4月不幸去世。得到他离世消息的那个早晨,摄制组所有人都很意外,也很惋惜。

  就连最普通、最平凡的人和事,也蕴藏着巨大的能量。第一集《乐园》里,金川梨花沟里老奶奶一家的故事就普通得不能再普通。总制片人颜占领说:“看到这个老奶奶,你会看到自己奶奶或者老母亲的身影,操劳一生,无怨无悔,乐观豁达。老奶奶的心态影响了家庭里每一个,她就是这个家的主心骨,她的气质,就是这个家庭的气质。老奶奶经营的大家庭,就是一个乐园。”

  这样的价值观不仅体现在生活琐事上,还流淌在文化传承上。“一提传承,给人的感觉总是很沉重。在藏区,尤其是民间,传承很多时候意味着拥抱快乐。”颜占领认为,如果没有快乐,传承无从谈起。

  在颜占领看来,这些温暖的故事,也包含着四川藏区的文化性格。比如,藏族小伙和江苏姑娘相爱,并的旅行生活,在女友的鼓励下,藏族小伙开始寻根之旅,女友有一句话,大意是,人就像一棵树一样,一方面要往上生长,一方面要向下扎根。“这也是这一集的点睛之笔,甚至也部分诠释了四川藏区的文化性格:既往上生长,面向更广阔的天空和世界;又往下扎根,涵养传统,生生国民党八大金刚不息。”

  由国务院新闻办策划、监制,联合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等有关单位共同组织拍摄的大型纪录片《香巴拉深处》,将于今晚18:15,在央视四套——中文国际频道,并在优酷、哔哩哔哩等视频网站同步上线。我们能从中看到少数民族民俗传统和民间技艺的传承,也能一窥川西居民勤劳生活中的智慧和纯线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