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实习报告> 文章内容

伪现实”电视剧好看吗?偶像剧的套没指望靠追剧看清现实

※发布时间:2018-4-9 6:36:12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提要:市场从来都是喜新厌旧的,一种模式的剧情看多了自然会厌倦,需要不断地换换口味。但这并不意味着风向的绝对转变,市场从来也喜欢百花齐放,如果只有一种所谓主流模式,也会令观众感到乏味

  总有人喜欢总结影视剧市场的风向,比如“小鲜肉+大IP”模式失灵,现实主义回归主流之类。但是这些所谓风向往往有点以偏概全,有些论者会“选择性失明”,故意看不到相反的。而且这些论调的思过于狭隘,有点非此即彼的单一化思维。

  这几天又有一个新概念,“伪现实”电视剧被抛出。这主要是指那些表面上是现实生活题材的偶像剧,内里还是上流社会的消费符号,以及“总裁爱上我”的幻想逻辑。有论者以电视剧《谈判官》为例,说这部剧不够那么现实主义,聚焦谈判专家这一精英群体还只是流于表面,实际还是套化的爱情故事。

  其实这类偶像剧也自有其市场,要不然也不会有人投资去拍。作为一名观众,我倒不关心,它该被贴上“伪现实”还是真现实的标签,我首要关心的是它好看不好看。如果一部文艺作品不好看,你想给观众再多大道理都没用,其他功能都会失灵。

  市场从来都是喜新厌旧的,一种模式的剧情看多了自然会厌倦,需要不断地换换口味。但这并不意味着风向的绝对转变,市场从来也喜欢百花齐放,如果只有一种所谓主流模式,也会令观众感到乏味。一部带有鲜明崭新风格的作品大热,再有同类作品,必然会“边际效用递减”,新鲜感越来越淡。

  还曾有人提出过一个引人共鸣的问题,美剧和日剧为什么比国产剧好看。回答者比较了三者的套模式,无论是刑侦剧、律政剧还是医疗剧,美剧喜欢表现从业者的敬业,日剧喜欢挖掘社会的面和人性的丑恶,国产剧则只是换了不同职业身份的爱情故事。

  这种比较也未必恰当,言情不只是国产剧的套,乃是世界文学共通之处,看不到爱情故事的文学作品还是极少的。有人影视剧中的爱情脱离现实,可是现实生活中的爱情往往过于平淡,不够讲出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虽然“现实主义”一直被强调,可是观众也不敢奢望,能从影视剧里看到真正的现实。哪部作品没有对现实的艺术美化,只是美化的维度有所不同罢了。文艺作品最重要的先是好看,谁去追剧是为了看到沉重的现实,难道是嫌现实的压力还不够大?能让人放松一下就不错了,不必赋予影视剧那么多春秋。

  今天还看到俄罗斯文学专家刘文飞,《战争与和平》的新闻。我想起,多年前刘文飞教授到青岛做过一个,提到有人对他说俄罗斯文学不好看,比如《钢铁是怎样的》。刘文飞说:“这种作品我也不爱看。”

  俄罗斯文学“双峰并峙”的代表作家是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俄罗斯文学史上,“钢铁”算不上真正的名著,但它也算现实主义作品。“钢铁”写得确实不好看,如果一部“伟大”的作品需要读者硬着头皮去看,这种“伟大”也有点人了。

  观众自然希望能够看到的影视剧更加丰富多元,百花齐放,不要只有几种单调老套的模式。这不仅需要编剧的才华,还得有足够的创作空间。如果来自投资方或者其他方面的限定太多,编剧们也只能不得已而走既有的稳妥线。

  文艺作品不是公式和套,观众期待真正富有想象力的新鲜作品。影视剧也不需要被贴上“伪现实”或“真偶像”的标签,观众的口味也是多元的,各种类型剧都有一定的市场空间,不必以某种单一的思维去限定市场的活力。(作者:海凝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