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没有科幻,世界将缺少探索未知的生命力。”科幻常常是人类未来的写照,在若干年后,我们总能在现实中找到之前科幻作品的影子。而科幻作品中丰富的想象力,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世界的发展。近日,中国科幻最高银河揭晓,又一批好作品扑面而来。
也许在一部分读书人眼中,科幻文学是一个比较小众的门类,直到近两年,中国科幻作品接连斩获国际大,才让人惊觉,原来在悄无声息间,中国科幻文学日益发展起来,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刘慈欣和他的《三体》系列是中国科幻世界的优秀代表,其中的科技含量和令人目炫的创意,让国内外百万读者赞叹不已。《三体》也是我国硬科幻作品的代表之一。
硬科幻是基于自然科学的幻想,是以科学技术为依据的。许多硬科幻作品被质疑都源于其科学方面的幻想是否合理,能否取得读者认同。因此,创作硬科幻的作者常常有一定的学术背景,他们丰富的科学知识是创作成功的重要因素。
此次获银河最佳长篇小说的是江波的系列小说《银河》的第三部《逐影追光》,也属于硬科幻作品。作品描绘了一个空前丰沛、壮观、复杂而陌生的。当人类征服了,在茫茫中面临的又会是怎样的奇妙境遇。复旦大学教授严锋认为,《银河》三部曲,是迄今为止中国年轻科幻小说作家所奉献的最为雄奇壮阔的史诗。著名科幻作家王晋康也认为,《银河》三部曲,可算中国科幻“太空歌剧”流派的经典代表作,煌煌百万言巨著,演绎辉煌灿烂的银河时代人类文明,展现瑰丽宏伟的奇景。
新锐科幻作家陈梓钧的中篇小说《闪耀》也属于硬科幻的范畴,文中有许多对我国科学家探索和生活状态的描写。《闪耀》不仅体现了新一代科幻作家在核心科幻创作上的能力、对科学之美追求的传承,其实还让读者感受到了难得的情感温度。它是一篇平衡性很好的作品。
软科幻在许多年以前还是科幻文学世界里的异类,学界为此争议不休。这类作品往往较为文艺,它们观照现实、人性与情感,试图利用科技发展破解社会发展难题。郝景芳获得雨果的作品《折叠》就是属于这一类型的科幻作品,尽管在是否是纯粹的科幻作品这个问题上存在争议,但无可否认的是,作品在探讨未来社会发展形式方面,提供了一种创见和可能性。
随着(某项)科学技术的发展,未来社会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会变成一种什么样的新结构?这里面包括了为大家所关心的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去年银河最佳长篇获作品《》讲述“一段人类即将遭逢并陷溺其中的历史,一场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都无可的超级灾难”,人类千万年的大冰期,将执行一个迁移太阳系的大计划。刘慈欣称赞阅读这个故事如同“经历一次震撼灵魂的体验”,王晋康称赞作者何夕“拥有广博的知识,无论是教、历史、天文、民俗民谚等都是信手拈来”,韩松则认为他“有很强的人文悲悯、情怀”。何夕的代表作有《六道》《伤心者》等,曾多次摘获银河的不同项。今年,何夕再次获得银河最佳短篇小说,他的作品《浮生》意境深邃辽阔。世界的对立统一,生命的有限无涯,在何夕笔下,呈现出物理中的诗意美。小说结尾,当布朗虫完成最后一次大规模复制,一座银色巨塔矗立在了地球原本的上,那是人类。这样的经典画面,也是“核心科幻”的重要美学特征之一。
此次获的犬儒小姐的中篇小说《电魂》,在情节设置方面更加高级:刺杀议员行动的失误、女主角娜塔莎的坎坷经历及其与议员夫人的感情纠葛、神秘的“电魂”计划、算无遗策的人工智能“黑猫”与其对手的智斗……一系列高科技细节带来的未来感,未界种种观念、视觉、思想对读者形成强烈的冲击。而通过对未界的饱满而细致的立体化设定,透视出作者对未来社会结构、经济与科技、国际形势等种种问题的思考。
有些艺术化的软科幻小说用文艺的笔法,探索了人对自然的控制所带来的问题,或者社会,而这个问题用一般题材是很难写出来的。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科幻在这个方面有了一些积极探索。一些纯文学作家开始尝试借鉴科幻小说的创作子。此次顾适的《莫比乌斯时空》获得银河最佳短篇小说,故事看似讲述的是一项新技术,但其实也是一个发生在静谧小镇的情感故事。
此次以一部《铁月亮》获得最佳短篇小说的作家夏笳也是一位典型的软科幻作家,大学物理学与文学的双料学历背景,令她在科幻领域拥有得天独厚的知识储备,广泛的阅读和写作经历造就了夏笳优美的文笔和丰富的想象力,在她的作品中,就算没有让人印象深刻的技术描写,但是她文章的美感和对人情感的描写都是优势,典故、知识、隐喻融合在一起,耐咀嚼,有韵味。早在2004年她就凭借一篇《关妖精的瓶子》获得银河,此次,夏笳的《铁月亮》则通过一组都市青年的生活,透视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异变。
陈楸帆的《巴鳞》去年获得银河,作品中的“巴鳞”是作者想象出来的类人而的族类,它会“模仿人类的动作,惟妙惟肖,一丝不差,因此成为人类的玩偶”。主人公在之后想要了解“巴鳞”的内心,点出了作品的叙事主题,即我们如何通过理解自己来理解他者。小说中关于人性、的洞见,拓展了我们对世界的想象空间。
提到科幻,往往会联想到未来,但是,还有一类科幻作品,幻想的是久远的过去。这类更像传奇的科幻小说,以新、奇、怪为追求,专注于描写怪异故事。作品往往取材于传统和故事情节,或将借鉴于武侠、侦探、言情小说的情节加上科学背景。
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当属“穿越”或者“时间旅行”,比如刘兴诗曾获得银河的中篇小说《的航线年前。
当代中国科幻作家并不满足于单纯通过时间旅行进入历史,而也同样关注历史中蕴含着的更多奇妙的可能性。除了时间旅行外,历史科幻大体而言尚有三种主要类型,一是“秘史”,即以科幻元素来对历史做新的诠释,出其中隐秘。钱莉芳的长篇小说《天意》(2004)也是此类的重量级作品。该书以赫赫有名的历史人物韩信为主角,将上古到秦汉之际的许多历史事件都统一在外星人人类、世界的大之下。作品《》、《天意》,曾获得中国科幻银河特别。长铗的《昆仑》则是一篇写意的秘史,讲述了西周时代周穆王朝见西王母传说的背后故事,勾勒出一个充满神奇科技的上古世界,而这个世界最终因人对于神的挑战而终结。
有的科幻小说会想象另一种历史面貌,比如刘慈欣的《西洋》,就想象了一幅与真实历史完全不同的图景:由于郑和下西洋越过了好望角,击败了欧洲军队,令欧洲成了落后的第三世界,而中国反而殖民了美洲,作威作福,恰成为现实历史的镜像。
中国科幻小说家们很喜欢在幻想中挖掘传统文化,在他们的笔下,中国古代不仅是神秘的,而且是辉煌的,他们用现代人的丰富想象,重新诠释了历史故事、事件、人物,让传统文化在另一个层面重现。何夕的《盘古》描述了用现代科技重新演绎的故事。飞氘的《一览众山小》看似只是重讲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历史故事,但读下去才会发现,这个历史时空是似是而非的,是历史终结后重新演绎的无数虚拟历史之一。但(伪)孔子在这样一个伪造的历史中仍然在寻找“道”,又是对历史和自身的;阿缺的《征服者》看似十分荒诞离谱,古代帝王成吉思汗居然通过地球大炮来征服,然而登场的成吉思汗、丘处机等人物只是作者挥洒才思、铺陈故事所用的文化符号,成吉思汗作为世界征服者的桀骜和强韧仍跃然纸上,宛如在另一个中获得了新生。
老科幻作家王晋康此次凭《天父地母》获得银河最佳原创图书,他也曾经多次荣获银河。其作品沉郁苍凉,既融汇了丰富的科学知识,也有对及生命的哲思睿见,深受读者喜爱。在《天父地母》中,科学家预言的空间暴涨提前到来,人类智力将退回到原始状态,人类通过努力成功在异星播下文明火种,然而,由于自然条件的制约,这一新文明科学昌明,却缺乏制约。他们为了一己,几乎了地球上自己的“祖先”,最终,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类,用艺术之美及人性之爱完成了对的征服。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