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地观众印象中,当红美剧似乎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警贼激庭内外,各行各业都在搞怪”。如果按照剧种划分,那么我们所熟知的美剧大抵离不开刑侦剧、律政剧、职业剧以及情景喜剧。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剧只有这么几个类型,更不代表这有这几个类型能出精品。近期,美剧史上里程碑式的巨制《罗马》正式登陆腾讯视频,而它正代表着美国历史题材剧集的巅峰水准。说到这里,大概对该剧一无所知的网友会好奇:美国的历史辣么短,他们到底是咋拍这种鸿篇巨制的啊?对比如《雍正王朝》、《康熙大帝》、《汉武大帝》这种我国家喻户晓的经典历史剧,又有什么异同呢?就让我们来一样一样对比吧!
在中国,历史剧曾经是风靡一时的荧屏主流。但在美国,如果要比拼数量的话,历史剧就只能算是“非主流”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本土的历史太短,就算是连殖民地时期都算上,总共也超不过500年。而且美国的社会形态比较单一,基本上可以拿来拍影视剧的本土历史素材无非就是战争、南北战争和一战二战。所以,美剧的创作者们把视野放置于五湖四海,尤其是欧洲上的一段段风云往事,才是他们编排的真正灵感来源。在美国,挑战历史题材的绝大多数是收费的,他们不差钱,也舍得砸钱,更尊重观众的智商,因此出精品的概率也超高。
腾讯视频全网独家播放的《罗马》(2005年HBO首播 全两季),正是历史类美剧中的翘楚。这是HBO和BBC继《兄弟连》之后合作制作的第二部电视连续剧,也是他们合作的第一部长剧,单是第一季就创下了制作费过亿的“烧钱纪录”(平均每集成本1000万美元左右)。《罗马》的考据与考究,在当时就赢得了从影视圈到历史研究界的一致喝彩。虽然因为成本太过高昂,《罗马》至今只拍完了两季,但却掀起了美国的一股“历史热”。2007起的《都铎王朝》、2010年的《斯巴达克斯》、2011年的《波吉亚家族》等经典剧集,都可视作“《罗马》效应”的产物。而如果想了解些美国自己的现代史,则不妨看看《大西洋帝国》,这部讲述“禁酒令时期”大西洋城发家史的电视剧,走得也是这种大制作的线。从这个角度来看,《罗马》虽然不是历史题材中的“鼻祖”,但绝对称得上“一代师”!
历史剧造价高昂,剧本撰写又需要相当的文化水准,主力受众又必然是对历史更感兴趣的群体,所以拍摄难度天然就比其他剧种更高。这样的情况同样适用于我国,现在知道为什么如今电视上正儿八经讲正史的国产剧越来越少了吧?因为拍一部《雍正王朝》的难度等于拍十部《还珠格格》啊!那么,国产的历史剧和美产的历史剧,又有什么不一样呢?不妨就来比比看。
历史剧属于正剧的范畴,对剧集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努力还原历史。不仅对史实的描述要有据可考,不可轻率戏说,同时服装、道具、布景等细节处,也必须体现历史特色。国产历史剧,要么直接以史书为蓝本(如《东周列国志》、《汉武大帝》等),要么改编经典的历史小说(如《康熙王朝》、《大秦帝国》等),扑面而来的就是端庄的正史范儿。譬如雍正帝这般在稗官野史中已经传得面目全非的人物,国产历史剧也会不厌其烦的一一参考正史中的描述以正其行(当然,同时这也要多归功于二月河的原著)。
美剧在这方面同样不容小觑,编剧们参考的大多数是当代历史界比较主流的研究,追求剧情化的同时仍能做到“字字有出处”。就连《罗马》中穿插在大人物们中的物乌瑞纳斯和波罗,竟也都是凯撒撰写的《内战记》和《高卢战记》中提及的真实人物!
在内地观众印象中,历史剧的格局都比较庞大,往往展示的是某位帝王的一生,譬如《武则天》(我们当然不是指那部“大头娃娃”版《武媚娘传奇》,而是庆阿姨主演的那部),或是某个特定的历史阶段,譬如《大明王朝1566》(片名即剧透)。而那些被奉为经典的剧集,也往往是群像戏,出场人物动辄几十位,各个形象鲜明,比如《》中登台亮相的就包含了清末民初几乎全部的风云人物。剧本更是需要斟字酌句,每一段对话都必有深意,登峰造极者如《贞观之治》,要是没有点唐史基础还真不容易跟不上台词的节奏。
这些亦同样是美剧所追求的,从《罗马》开始的数部历史剧,部部都追求波澜壮阔,例如《波吉亚家族》就是以意大利历史上重名昭著的波吉亚家族的历史为蓝本,从西班牙望族到罗马教廷,各色人物粉墨登场,上演了一出出与交织的戏剧。
在国产历史剧的世界里,可以没有一切,但绝对不能少了皇上,甚至大部分经典的剧集都是以帝王为核心的。最典型的莫过于《雍正王朝》,在剧中不仅讲述了雍正帝在位时的大事小情,就连他在登基前如何战胜其他皇子的过程也有着浓墨重彩的渲染。在这部剧时,还在国内引发了“雍正热”和“清史热”,人们纷纷研究起戏中的“学”与“用人术”,更把以往雍正在民间传说中的负面形象洗得雪白,成为了人们心中勤政有为的一代英主。最有意思的是,《雍正王朝》的热播也变相带动了网络小说中的“清穿”风潮,玛丽苏少女们动不动就被卷入“九王夺嫡”之中,并在“四爷”和“八爷”中左右为难……试问如果没有《雍正王朝》里的英伟正,胤禛哪里会成为少女们的理想型?
相比于内地的“历史剧=帝王剧”,美剧里则擅长从物的眼中看大历史,物的喜怒哀乐折射历史变迁。比如《罗马》的真正主角并不是屋大维、安东尼或者凯撒大帝,而是波罗和乌瑞纳斯这两个在底层奋斗而起的兵士,他们的视角,正填补了“帝王视角”的盲区,将时代感叙述得更加真实可信。
即便将故事的舞台放在了古代,美剧依然追求着其特有的节奏与基本格式,固定的周播模式令他们必须在一集之中就完成起承转合,结尾必定留下一个反转或者悬疑,前面出现的伏笔,必会成为后面的关键。《罗马》即是如此环环相扣——资深元老西塞罗拼着老命传递给带领着20个军团的卡鲁图斯的致命情报,被一个小孩折成了纸帽子;乌瑞纳斯被女儿而丢失的黄金,则成为屋大维和安东尼的导火索,大人物与物的命运相互交织,互相影响,让人看得欲罢不能。
相比而言,在电视剧通常采取日播模式的内地,历史剧则有更充分的空间来娓娓道来卷帙浩繁的故事,无不是40集刚起步、50集才够数、60集不算富。因为一天就要播二到三集,所以内地的历史剧往往是以此为节点布局,用展画轴的方式来一点点露出全貌。如果单独只看一集,可能会觉得节奏忒慢,但每天晚上看上二三集,慢慢的就会对人物培养出感情,此之谓“文火慢炖”。
在国产的历史剧中,帝王将相演绎着男人们的江山,至于剧中的女性角色,几乎除了后妃就是婢女,顶多起到让战斗了一天的男人们享受下温柔轻松的作用。而能在他们当中有一席之地的,无非也就是吕后、武则天、孝庄太后、慈禧这么固定的几个女人。早年间还经常会有苏麻喇姑(《康熙王朝》)这样富有魅力的女性角色,但近年来国内的历史剧则愈发有直男癌倾向,连个能对剧情发展起核心作用的奸妃都显见了。
比起国产剧,美剧中女性的形象显然更加、机智、强势,就连历史剧也不例外。再以《罗马》为例,除去男人们的夺势,戏中的女人们也构成了一条完整而精彩的线索,上流社会的阿提亚、塞薇莉亚、克里奥帕特拉与底层平民区的内奥比、艾瑞娜、盖娅,无不是个性鲜明。甚至被诸如《埃及艳后》等影视剧已经八烂了的克利奥帕特拉和安东尼这段“绝世老梗”,仍能够重新解构,祛除了所谓童话色彩之后,依然能够。女人们不仅负责谈情说爱,还积极推动着剧情,比起国产历史剧中可有可无的后妃们,美剧中的她们才是真正撑起了半边天!
因为历史题材的美剧多半由制作并,受众明确,因此可以大胆放开尺度,重口味剧情那也是妥妥哒。《斯巴达克斯:血与沙》就是这样既有肌肉血浆,又有狂野床戏的黄暴大戏。所有战斗的戏都无一例外的追求着刀刀见肉,仿佛飞溅的鲜血不喷满屏幕就不痛快。赤条条滚床单的戏份更是家常便饭,整部剧简直就是在为了挑战电视剧的尺度到底有多大而存在。《罗马》的情况同样如此,每场战争戏都将侧重点放在了冷兵器相接的上,用激烈的肉搏战吸引眼球;而室内的“肉搏戏”也同样激烈,场面丝毫不逊于著名的片《罗马艳情史》。不过,历史上罗马人私生活的本就举世皆知,剧中也不过是试图更真实的还原时代情态而已。
而这样黄暴的戏码,国产的历史剧中连影儿都没有。就算是基本上每集都会出现战争戏的《三国演义》,经常也就是穿着不同衣服的人们两两一组用手中兵刃套套招。有人战死沙场,都不会像美剧那样先飚个几百CC的血浆,只是“啊”的叫一声就落马而亡。感情戏更是的不得鸟,连临幸了妃子,早上起来俩人都还连衣角都纹丝不乱。但因为我国并未有影视剧分级制度,需要照顾到“合家欢”,所以历史剧只能“点到为止”。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当年在《康熙王朝》中听到陈道明蜀黍饰演的康熙呵呵笑着说“宝日龙梅啊,你可是了朕”的时候,全国的小伙伴们都被了……
历史剧无论是在中国还是美国,都属于投入高、数量少、质量高的品种,在制作的时候,都是费尽心思。可惜随着时代的变迁,内地的国产历史剧已经难见精品。更多的剧集虽然打着“历史”的旗号,却不过是充满玛丽苏的古装偶像剧。如今,内地剧被人吐槽得最多的是台词弱智、情节注水与5毛钱特效。其实,经典的魅力是的,认真扎实的剧集,依然是吸引观众的最大利器。重温过《罗马》的精致,若能充分吸收美剧的种种优点,国产历史剧未必不会有重振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