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工作方案> 文章内容

都是古装戏为什么我们火的是宫斗别人火的是《权游》?

※发布时间:2018-11-27 8:25:56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播放量超过100亿,一部《延禧攻略》又把大家的目光聚集到了大清朝的后宫乱斗和美人天下,丝毫不输当年的《甄嬛传》。

  据某些报道,这回的宫斗戏不仅国内火,甚至已经“火遍全球”……但其实,真的还没火过东南亚。

  倒不是没有优势,宫斗技术、特效时装,乃至三观都比《还珠格格》更与时俱进,也更符合现代人的办公室心理;

  那么现在《延禧攻略》又是何以成大势的呢?另外,即使“不如意”如《如懿传》又是如何引发热议的?

  按大类分,豆瓣上查到的近期20部电视剧,国产剧中古装剧就占了11部;日韩则几乎是清一色的现代生活剧;欧美除了现代剧,明显多了描述科幻/未来的剧。

  对于这个观点,也有人辩解,那是因为我们中国上下五千年,有聊斋、梁祝、四大名著……这些题材拍个100年都拍不够。

  乍一听没错,但如果稍微想想就会发现,上下五千年攒下的历史书库正在攒灰,那么多文学小说还在书架上发霉,大家争相拍的其实是这几年网络上速成的小说。

  《2018中国电视剧产业报告》显示,2017年电视剧中,古代题材仅占18%,但TOP10的所谓超级剧集,古装占了一半,且全部是大女主剧、畅销小说改编的流量剧。

  如果再联合网络剧一起看,情形就更加夸张,网剧几乎被古装剧,TOP10 中,有8部全是IP改编的古装剧。

  因为改编IP,比开发原创剧本成本低;改编畅销小说尤其是网络言情小说IP,年轻人爱看;年轻人爱看,就有观众,有流量;有了观众,多拖两集,既能吊胃口又能多挣两集钱;有了流量,就有利于品牌营销、衍生周边;再加上明星带来的流量,几乎堪称“完美”。

  电影行业的人们逐渐发现 IP 是自带流量的——如果你把一个点击量很高的网络小说或者畅销书作为原始素材改编成电影,要比原创一个故事改成电影要卖得省力(并不一定真卖得好),哪怕电影差一点儿,也会在开拍的那一刻就有无数粉丝已经盯着了;只要把这些粉丝请进电影院,就能创造电影票房的辉煌。

  于是投资者开始打响 IP 争夺战,把所有知名的小说改编权全收入囊中,内容平台公司估值提高且开始被大规模收购。

  在这场争夺之中,每一个拥有 IP 的内容创造者都赚足了钱,没有IP的人称自己会打造IP,拿到了投资;还有一部分人,称自己是IP的运营者。

  在电视连续剧出现以前,连环画是纸本绘画容纳时间的容器,和连续剧一样,提供一程又一程漫长的旅程,几百个小时看下来,那种岁月之感、历史之思,什么其他的艺术都无法替代。

  换句话说,轻飘飘的,缺少了人文的重量,只剩“看得很爽”。这种趋势下去,会不会有种在国产剧里“我们看不到未来,也看不到历史”的感觉?

  与其让我们看到P图技术的进步,看到特效摆脱5毛,与好莱坞看齐,不如研究下“找不到历史”的外国,他们是怎么拍出《空王冠》系列、拍出《的游戏》。

  当然不能忽视市场、影视工业、等等的条件差别,不过此处借用《娱乐的玩儿法》中的话:聪明的影视从业者必然能取其精华,为其所用。

  谈到条件问题,如果真有一群爱岗敬业的影视从业者,前两个条件劣势总还可以克服,最难攻克的,恐怕是从上到下的制约、从传统到大众的。

  《锵锵三人行》里曾以美剧《的游戏》为例,谈到中国影视文化中一个不断被讨论但始终跨不过去的观念障碍——

  窦文涛在《锵锵》里提到,有人在朋友圈上写过一篇文章,其中就谈到中国电视正在反智的倾向,认为被收视率追迫,于是彻底地“反智”。

  反智,因为它必须以无下限的姿态照映最普遍、最底层的人群,可是这样其实是没有希望的,因为现在统计数据大量表明,高、中收入阶层的观众已经越来越远离电视。

  换句话说,通过洒狗血、爽剧这样迎合群众心理的剧情,向文化理解或接受能力价低层次的人群倾斜,虽然在短期内看似得到了收视率,可是如果从长远看结果,最终,不是变成幼儿园,就是变成动物园。

  反观类似《的游戏》这样的影视剧,虽然总有人评价,这些国外电视剧的剧情,它们的三观都是负面的。

  但你要知道,它是给成年人看的。包括《纸牌屋》,它所呈现出的居然这么。没错,它正是帮助美国观众看清,这些所谓,同样有你们的可能。

  《的游戏》让你看到人性以及人性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看这些电视剧的观众就会变坏。相反,他们非但不会变成和,反而更像是拥有了一双“之眼”。

  梁文道也在《锵锵》节目里提到过,关于影视剧的上,我们直到现在,还流行一种学上很过时、很古怪的理论,这种理论总会认为,电视剧、电影或者其他大众,只要它呈现什么内容,观众就会按字面意义照单全收,并且模仿学习。

  这显然是一种很过时的传媒理论,“如果按照这个的话,莎士比亚年代的人就全都想杀爸爸或者怎么样,对不对?或者是杀姐姐、杀妹妹,但为什么没有,就是它从来都不是真的。”

  如今的文艺作品,无论是影视剧还是文学艺术,都太过强调所谓“功能”,而这种,并非通常意义上的教育,而更像是强制“三观正确、内容正面”的化导向的教育。

  许子东就在《锵锵》节目中用文学概论解释过,文学的三个基本功能,一是认知功能,二是教育功能,三是审美功能。但中国当下的文艺作品,过分强调“教育功能”。

  在这种情况下,便难免导致影视剧作品题材的严重受限,与其做些吃力不讨好的内容,不如IP流量的轻松怀抱。

  说回来,其实《延禧攻略》火不是件坏事,至少说明这是“畅销小说IP改编”方针的胜利,是“迎合年轻受众”战略的胜利,我们也真的看开心了,也看到了影视制作正在更加用心。

  梁文道曾经采访过《》的编剧张建伟(《》也是IP改编,改编自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问及以电视剧论述历史有什么局限或发展空间,张建伟答道,大概两点,一是客观,二是拓展历史时空,总结起来——

  这其实就是那句老生常谈: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我们是现代人,我们述写过去的历史,必须为当代人提供新的对历史的认知,否则便是多余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认识是治史的唯一。

  另外,也请影视剧从业者不要小看或者年轻受众的审美品位,难道他们就只爱看言情小说、宫斗剧吗?

  必然不尽如此,看看网上总能红极一时的国外影视剧作品就知道了。这些剧集还能一季季拍下去,也就说明——

  以上碎碎念,还可以无止尽地谈下去,暂且打刘姓女孩名字大全住,眼下从大火的古装IP剧延伸到庞大热闹的中国电视剧现状,也许正如陈丹青分析:

  中国雅文化的裤腰带至今仍栓在那里,俗文化、流行文化、电视连续剧之类反倒如家里的阿三阿六放出去白相,野在外面学港台、学日韩,遂花样越弄越多,一发不可。

  再者,是亚雅文化被长期管束,弄得像动物园品种,喂一身膘,腿脚到底不行,精力活力,便窜到俗文化那边……“最大限度笼络受众”去了。

  而中国影视业俗文化只能“笼络受众”,距真正的业“胜景”还早……论市场,比起日本港台,眼下中国的电视业才刚起步,节目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因管制还在,节目的“料”与市场严重失衡,以至畸形……

  本文由来源于325棋牌 325游戏中心唯一官方网站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