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汇报材料> 文章内容

【父亲的】一件又一件的各年代是一名普通献给交通事业的证明……

※发布时间:2018-1-9 15:08:48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1970年,父亲由工厂调入机关。其间的中国社会,棉纱、布匹等民生物资极度匮乏,系统的、所、治安队等基层所队受其影响,均实行服装公用制,若因执行任务需要公开着装,得经领导批准,方可穿着唯一的备用。父亲很幸运,分到交通队做了一名岗台,从而拥有一套属于自已的66式。

  呈上绿下蓝颜色。父亲发现,上衣左口袋内侧盖有“部别”、“血型”、“职务”的红色戳印,其实就是不折不扣的空军干部服。由于来自二次回收品,衣领磨损厉害,露出了毛边,还些许泛黄的污渍。尽管这样,父亲仍如获至宝,待回到家,他挪出大木盆倒入了温水,与一帮家庭主妇跻身楼道里埋头搓洗,直至那块洗衣皂塌陷大半。时值春天回潮天气,仅有的一套到了第二天一早仍滴泛着水汽,偏偏这时县局来了电话催紧急集合,父亲无奈,勉强套上湿漉漉的衣服就往外走。

  1972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迹象。这一年1月,国务院批转《关于人民服装的通知》,交通率先换发了斜纹布的白色单,另外配发了大檐帽(配有白帽罩)和双接头皮鞋,以及棉大衣、雨衣、解放鞋、挎包、水壶、武装腰带等一应装备,单靠一套打天下的窘况有所改善。按,县局机关工作人员不纳入着装范围,同年入警的伙伴恰逢调到秘书股,只能眼巴巴地投以羡慕的目光。

  父亲穿上新,心情很兴奋,特意去镇馆拍照留念。小县城的现役军人本来不多,一袭上白下蓝加上领口挂红旗的装束更为罕见,上行人无不惊诧地张望着父亲,父亲的“回头率”一下子高了起来。

  72式保留了军装的中山装式样,讲究领口紧闭,对于地处带地域的玉林来说,着生理上的承受能力。盛夏,铁皮裹顶的交通岗亭被烈日高温烤得滚烫,父亲和他的同事们对照警容镜子整理风纪扣,一丝不苟地指挥来往车辆,任凭豆大汗滴渗透……

  因为白色与军装相似度极高的缘故,父亲曾经啼笑皆非的场面。那是他参加一次进山盗窃耕牛团伙的行动,对方仗着,作着挣扎的。过群众看到们与嫌犯搏斗的激烈一幕,赶紧到村委会报告,慌乱中错将讲成了解放军部队,结果以讹传讹,最后变为了“海军战士敌特被打伤”。打伤“最可爱的人”,这还了得?村庄顿时,的近百名村民操棍提棒,纷纷怒吼着冲向现场,很快帮助擒获这股的惯盗。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广大交通站到了捍卫事业的前沿,亦成为发展的受益者。1981年,的确良布料风靡市面,刮起了紧俏风头,竟然到了凭票限购的地步,父亲却领到了同等质地的制式夏装,面料挺括且透气性堪佳,令得为一家老小穿衣问题头疼的母亲好生羡慕。

  1984年元旦,首都交通换着83式。1985年夏天,父亲到自治区开会,会场里,代表两代的橄榄绿与纯白色泾渭分明,有些换了装的参会已经佩戴起盾形肩牌,大檐帽帽型则采用两头高跷的马鞍形,一改以往的俄式平顶帽,同时增添了袖线和肩绊等专用配饰。父亲感受到了时代进步的气息,不由咂咂舌,顿觉自已土里土气。回到单位后,他和别人聊起南宁之行的所见所闻,总要谈到83式,他说:“城市交通在发展,咱们形象同样与时俱进,也要享受经济带来的实惠。”

  果然,1985年以后的加快了进程,短袖的长袖的,凡尔丁的毛涤混纺的,看得父亲眼花缭乱。不久,随着综合国力增强,人民品种日益丰富起来,常年战斗在马一线的享受到优先装备的待遇,比如其他警种还穿着的确良罩衣,交通队的开始配发了风衣和马裤呢冬服,据说是为提升形象,参照了部队团级以上干部的标准。

  时值兴起港台警匪片,年轻很是向往影视剧里小翻领和领带的“洋气”。于是,有的人自行买来白色衬衣和褚红色领带搭配在上,纵然“秋老虎”发威,领带勒得脖子难受,仍不亦乐乎。其后,83式作了细节部位的改进,臂章上“”二字绣有英文字母police。

  80年代初期,小地方的交通条件并不发达,实际依靠人力操控指挥,警用装备仍为单薄。记得有一年,下了一场冬雨,狭窄的街道拥挤不堪,父亲来回奔走各个堵塞点进行疏导,雨衣上附着层层寒气,而背脊渗冒出了热汗,黏糊糊的难受。他一跺脚,干脆脱掉厚重的棉大衣,披着薄层的军用雨衣坚守街头……

  一天晚饭后,父亲穿着汗衫上街散步,遇上一起三轮摩托车擦碰行人的轻微事故,司机态度,反而欲对方。父亲看不过眼,上前指出司机的违章经过和应负责任,司机被驳斥得瞠目结舌,骂骂咧咧地问:“你是谁,凭啥管闲事!”父亲没有随身携带证件,却急中生智指着警裤裤缝的宽边红牙线(为窄红边),表明了身份。肇事司机哑口无言,低头承认了错误。

  1989年12月,自治区发出换着式的通知,这个时期取消了两面三刀侧红裤线,大有摆脱浓厚的军事化色彩之意。单位内勤从南宁拉回了被服,们乍一看,有了开领,面料由涤棉改作纯化纤,单衣为仿毛凡尔丁,大衣则为仿毛华达呢,质量上着实提高了档次。那个时候,的生产制作呈粗线条之势,毫无精细可言,便出现了肥大裤腿可以扇风的尴尬状况,天美的女警只得私下里找裁缝进行减缩改良。

  依据要求,式增发了长袖内衬衣和枣红色领带。后者让习惯风纪扣的父亲和们犯了难,反复地试着缠绕,愣是打不成结扣。不知道谁提的议,最终模仿少先队员的红领巾打了一个粗大的死结,弄了半天竟然解不下来,这个笑话以致在队里流传多年。

  1990年五一节前夕,父亲的衣领上又有了悄然变化。他那副二十年一贯制的红领章被金属质领花所代替(行政、铁、林业等各警种通过金松枝中的盾牌领花加以区别)。紧接着,女戴的大檐帽改成了短立筒有檐帽。那些年,部门承担的城区交通管理、市容整治、涉外警卫任务逐渐增多,上级对交通队伍提出了更高要求,从那时起,父亲上岗执勤时必须佩带白色手套,指挥手势标准规范,辅以铁制哨子。同时,队首次引进港警版的红色反光背心,愈加贴近国际化的同步发展。

  1992年,父亲在《广西日报》上关注到全国机关即将实行人衔制度的新闻,次年,他和他的同事们佩戴了警督或警司警衔,领口璀璨。父亲最欣赏的莫过于换发了名为“一拉得”的简易式领带,免去了过去缠绕的繁琐麻烦。

  2000年10月,九九式定型,父亲再次迎来从警生涯中的服装变革。藏蓝色、银闪闪的警衔配件完全了人们对传统的军绿色印象,新式设计科学合理,摒弃了老棉袄的沉重臃肿,例如多功能大衣轻盈暖和,面料可以抵防雨水,队里的许多老都舍不得穿,纷纷赞叹既与国际接了轨,又充分考虑基层的工作实际。父亲感受最深的,是单位第一次来了生产厂家的测量人员,现场量身定型,彻底转变老式单一的号型。

  穿着新式,每逢雨季,父亲不用担心像以前传统黑色雨衣容易与暗色雨景融为一体,不便指挥交通,而是自信满满地站到水淹段中央,为过往车辆充当醒目的“标”。高亮度的衣服银色涂层,在暗色的气候中闪闪发光,胸口配置了对讲机,使父亲指挥的手势灵活许多。父亲感慨:“一代又一代的改进,让我们在执勤岗位上轻装上阵,砥砺前行。这不仅是一件衣服,更是国家对我们的关爱,对社会和谐寄予的厚望。”

  父亲退居二线的那几年,仍坚守在事故处理调解岗位。他一直强调“形象重于生命”的,在他眼里,不是一般的衣服,而是承载着一份与担当。因此他十分地爱惜,生怕熨斗将烫破烫皱,便用搪瓷口缸盛满开水反复熨烫的土办法,确保每天以严整的警容警姿出现在单位里,旁人开玩笑说他笔直的裤缝边可以“削”苹果了,父亲总是乐呵呵地挺直腰身,又迈出抖擞的步伐……

  2005年,参加工作满35年的父亲光荣退休。他在闲暇时清理大衣橱,总会翻出这样那样的老,或熨烫或晾晒,恍若捋着那些波澜不惊又深情似海的从警岁月,充满欣慰与珍爱。

  细数父亲一件又一件的各年代,父亲在我心目中的形象突然高大起来。我看到的是一名普通,从25岁到60岁的职业生涯都献给了玉林的交通管理事业,用一份青春与守护一方乡土的行驶安全,更是时代变迁的美好。

  

币安app官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