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工作汇报> 文章内容

知识就是力量才是方向

※发布时间:2017-8-15 15:42:51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文化是一种能够激发我们感情的崇高东西,有文化的人一般不会冷冰冰的,而是对这个世界充满了爱和诗意的眼光。

  可是今天,我们的教育更多的是在教知识、技术、专业,唯独缺少文化,我们培养了很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很多高学历的人。

  有句很有名的话: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中国人耳熟能详,而且对它很是认同。但是我今天要对大家讲的是,尽管知识确实重要,但知识也有局限性,才是我们的方向。

  知识是无限的,人生却是有限的。庄子就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世界所包含的无限知识,那我们的人生就会废掉。

  当知识不成体系时,它是无用的,只是碎片。曾有一个国学知识竞赛出了一套国学题目,编辑想让我审一下。我看了5分钟,对它的判断就是6个字:无趣、无聊、无用。

  比如有一道题目问:在中国历史上哪一个时代的宦官是可以娶妻的?这常严肃的知识。如果你专门研究宦官,把他们的状况、心理状态以及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影响、作用都搞明白,你将会成为一名了不起的专家。可是假如你的主要精力不在此,这样的知识碎片,对你一点用处都没有。

  还有一道题目:胡萝卜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如果你能把它变成系统的知识进行分析研究,它是有意义的。如果不能,这样的知识碎片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他比别人知道得多,也许就会天天等着别人提问,甚至每次和朋友吃饭的时候都点胡萝卜,别人吃得很香,他却只等着一个问题。这根胡萝卜把他一辈子都拴死了。

  哲学家尼采写过一篇文章叫《我为什么这么聪明》。他的结论就一句话:我之所以这么聪明,是因为我从来不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浪费精力。

  生活中有太多的无用知识。比如,很多人关心某个明星喜欢的颜色是什么,星座是什么,结了几次婚,又离了几次婚。当一个人把精力花在这些地方时,他可能获得了知识,并且在饭桌上能与人聊天,但他会变得特别琐碎。

  我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知识》。主要观点就是,我们的生命本来就不可能占有无限的知识。更可悲的是,无聊的知识会让人生变得无聊,琐碎的知识会让人格变得琐碎,甚至猥琐。

  荀子曾提出过对知识的鉴别。他说有些知识是无聊的、无用的、无趣的,他对这样的知识有一个判断,叫“不知,无害为君子;知之,无损为”。有的知识对你的人生,一分都没加,又何必耗费精力和时间呢?

  《列子》里面有篇文章叫《两小儿辩日》,大家应该都读过。两个小孩辩论说,太阳早晨离我们近,还是中午离我们近。两个人都有根据,说早晨近是因为早晨的太阳比中午大;说中午近是因为中午的太阳比早晨热。

  孔子活得真有压力,他几乎是那时候的“谷歌”和“百度”,大家有什么问题都跑去问他。两个小儿问孔子,但孔子没法判断。于是作者就借小孩的口吻孔子:“谁说你知识多?”作者大概是想,只要否定孔子的知识多,那就否定了孔子的价值。

  这个思显然是错误的。在人生知识的考场上,谁能站到最后?我今天跟大家打个赌,我可以出一套100分的知识类题目,每道都有标准答案,但我能让在座所有人都得零分。反过来,你们也可以给我出100分的知识类题目,让我一分都得不到。

  比如,复旦大学自主招生出过一道题,老师对学生提一个要求:“你现在问我一个问题,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是要我回答不出来,第二是你必须要有标准答案。”很多人说这个题目太雷人了,可我就觉得出得很好。因为它告诉我们,在知识的考场上,没有人可以站到最后。有一个聪明的学生马上问:“老师,你知道我祖父的名字吗?”

  如果要算知识的总量,我相信今天在座的人,你们的知识总量都超过孔子。比如说,我可以出计算机、物理、英语、数学之类的题目,孔子肯定答不过你们。

  但我们就比孔子的境界高吗?这就要思考另一个问题了:决定孔子境界的不是知识的总量,而是另外一种东西。孔子自己早就说过:“吾有知乎哉?也。”我有知识吗?不,没有。苏格拉底也曾经说:“我比别人多知道的那一点,就是我知道自己是的。”

  他们说这些不是谦虚,只不过说出了一种。面对世界的无限,我们短暂生命里的知识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我们应该允许自己的,也应该宽容别人的。

  没有知识可以被宽容,没有不可以被宽容。我们遇到标准化的试卷,回答不好没有问题,但是涉及判断、判断、美丑判断,如果出了问题,那就是大问题。

  “亲爱的爸爸妈妈,今天我和兰迪私奔了。兰迪是个很有个性的人,身上刺了各种花纹,只有42岁,并不老,对不对?我将和他住到森林里去,当然,不只是我和他两个人,兰迪还有另外几个女人,可是我并不介意。我们将会种植,除了自己抽,还可以卖给朋友。我还希望我们在那个地方生很多孩子。在这个过程里,也希望医学技术可以有很大的进步,这样兰迪的艾滋病可以治好。”

  背面是这样写的:“爸爸,那一页所说的都不是真的。是我在隔壁同学家里,期中考试的试卷放在抽屉里,你打开后签上字。我之所以写这封信,就是告诉你,世界上有比试卷没答好更糟糕的事情。你现在给我打电话,告诉我,我可以安全回家了。”

  这封信说明,一个人在知识的试卷上可以犯错,甚至不止一次犯错,但是在问题上,可能犯一次错,我们就了。所以,比事实判断更重要的是价值判断。

  今天中国社会的一个问题,就是缺乏判断力。中国教育的一个问题,就是缺乏文化素养。比如,为了抵制日货,很多年轻人走到大街上砸的车,甚至的身体。他们带着一腔热血,以为在爱国,但实际上却是在“碍国”。

  知识就是力量,但我要告诉大家,才是方向。我们常常说落后就要,我还要告诉大家,也会招打。

  推荐:

  

关键词:知识就是力量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
币安app官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