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有人认为是产品、有人认为是服务、有人认为是创新、有人认为是诚信,还有人认为是遵守商业伦理。
每年的4月、5月,是大型企业的用人招生季,企业的高校宣讲课所传达出的企业文化,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企业的软实力。
2014年4月,GE在上海复旦和两所高校,开展了两场的CEO校园对话,而它的主题则是商业伦理教育。这是一种开始和尝试,但最终,按照通用电气(GE)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夏智诚的想法,希望把这个有益的活动,作为一种商业伦理教育在中国高校开展起来。
夏智诚一直有一个与中国高校的未来商界精英们探讨一下关于商业伦理话题的想法。他的这一想法恰好和一位教授的观点不谋而合。
“我们跟学校谈想法的时候,他们都非常激动,觉得让公司CEO谈这个事情比教授去讲这种东西更加有效,更受学生欢迎。”夏智诚说。
两天两场高校,全英文对话,CEO们用他们的所历所感解答这些将要步入社会学子们的困惑,这样的面对面的交流一场就是几个小时。
“我很愿意跟学生交流,这让我感到非常振奋,每次到一个城市都争取能访问一个学校,每次都有上百甚至上千的学生听我分享商业的事情。跟学生互动,他们的诚挚,开诚布公,都让我印象深刻。商业伦理是对一个人和一个公司来说最重要的话题。对于这些中国未来的商业,从学生时代开始跟他们交流这种东西是很有价值的一件事情。”夏智诚表示。
上,夏智诚一面强调遵守商业伦理遵守合规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他也会拿出公司的内部合规管理条例和案例,从实操的层面证明,遵守商业伦理不是只停留在纸面上与口头上。在现实中,它不仅有现实意义,也具有操作性。
据了解,在GE的内部,专门设置了合规部门,而且配备了首席合规官和几名专职工作人员,合规部门也被称作是GE的“”。
另外一个诚信疑虑受理机制则是起到了群众内部互相监督的作用。诚信畅谈系统是一个的体系,每个员工都有权提出诚信疑虑,并疑虑会得到很好的处理,而自己不会受到,这是GE诚信文化的基石。
提出诚信疑虑的方式有面对面、姐妹互换一家亲电话、电子邮件和网站,可以实名也可以匿名。GE充分尊重保密性,举报人的身份和信息只会在必要的情况下提供给相关的有责任解决问题的人士。合规部门接到举报后,会了解情况、进行评估和调查。如果经调查确认有违规情况,就会实施一系列的纠正和处罚措施。
GE的合规条例是要帮助员工做正确的事情,具体包括:不允许行贿;识别和GE创新;不要未经授权而使用知识产权;不让商品、技术或服务流向被的个人或地方;了解风险并遵守跨境转移的规则;处理事务时决不走捷径;不偏离合同;不与竞争对手协商价格、投标或分配客户、项目或区域;公平对待所有员工;尊重同事的;基于业绩决定,不或不歧视;文档、沟通和会计必须百分之百准确诚实;尊重隐私并使GE信息、网络和产品远离网络风险;遵守EHS(、健康和安全)守则,并提防工作场所中的EHS风险。
从合规条例到实际执行,约束力很重要。“约束力是两个,一个是自上而下,违法必究,让大家能够看出来。另外,把一个章程变成一个企业文化这个挺重要。合规,是一种竞争优势,以更具竞争力的方式运行公司,强调速度、责任和合规。对于GE而言,一直在扎实地做这个事情,因为,合规是GE公司稳健发展的基石。”GE首席合规官朱湘莲说。
“全球商业地理上的界限正在缩小,商业竞争的也在发生变化。我们是一家美国公司,受《反海外法》,你作为一个美国公司在全球任何地方做了不对的事情都会在美国受到惩罚。这为我们设立了一个很高的标准,要求我们界任何地方经营都能够采用同样的标准。中国正在成为全球市场有竞争力的实体,成为全球重要的参与者,在商业伦理方面必须采取更高标准。”夏智诚告诉记者。
“文化是每个人组成的,真正一个企业文化,企业每一个员工都能够去相信某一种价值观。有些人不喜欢,选择离开。我们要每一个留下来的人能够去拥抱这样一种价值观。在商业伦理和诚信方面,我们一次触及底线就出局的零政策,长期的实践形成文化,员工应了解和遵守GE诚信方面的政策。”夏智诚说。
“过去两天只是一个体验,我们一个很重要的目标是想提高学生在这方面的意识,让他们把商业伦理作为一个很认真的事情考虑。”夏智诚表示。
谈到未来如何推广这种商业伦理教育。GE大中华区公关与品牌总监李国威认为,“建立一种新的商业文化对每个人的发展是很有意义的。要建立一个合规的商业,在法律方面,法律框架的制定是由来主导。而商业理论这种文化的东西,要由企业或者协会来主导,然后由高校和其它的社会力量来推动,并提供平台。企业在整个环节当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要素,如果只是教授去讲要懂法、合规,这没有用的,这个世界不是这个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