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人的思维触发是很神奇的。在梳理宋锦跌宕起伏历史的过程中,脑海里反复回响的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尾曲《历史的天空》的旋律,伴随这一旋律的则是那些沧桑感十足的歌词——聚散皆是缘,离合总关情,兴亡谁人定,盛衰岂无凭。
这世界,走过多少人,经历多少事,走的走了,过的过了,待到时空变换,风云散去,该来的还得来。身披“锦绣之冠”霞光的宋锦不就是这样吗?
在苏州这片故土上,正是这样一批人,为宋锦坚守,为宋锦呼吁,,乐此不疲。国家级丝绸专家、全国茧丝绸行业终身成就获得者、苏州丝绸博物馆名誉馆长、非物质文化遗产宋锦技艺国家级传承人钱小萍是其中杰出的代表。2015年2月1日,钱小萍在南京被江苏省中华文化促进会评为“江苏省2014中华文化人物”。
钱大师之外,我想重点说说家乡盛泽的吴建华——这位籍APEC宋锦“新中装”而出名的吴江鼎盛丝绸有限公司董事长,呈现给更多的是他聪明与精明特质,但他从未掩饰与身俱来的朴实与憨厚。
随着盛泽知名度和财富集聚度的提升,常有人问我,假使当年留在老家发展,如今该是怎样一个光景?我是一个无趣的人,对这样意义不大的伪问题,一般不予理睬,别人问得多了,偶尔也会“夜静思”:在丝绸产业高度兴旺的盛泽,当年的同学伙伴成为企业家的比比皆是,以此推断,我也该是丝绸业界一个不大不小的老板了吧——除了不擅计算,我对自己的智商和情商还是比较自信的。
盛泽丝绸业的前世是有点篇幅的。这座全国重点文物单位先蚕祠,建于清道光年间,是先辈盛泽人祭祀蚕丝行业祖师的场所,也是盛泽丝绸业繁荣的写照。拱门正中竖匾为祠名,两侧上方分别书写“织云”和“绣锦”,气魄不小。我读高中时,从家到学校,来回两个多小时,几乎每天都过先蚕祠。前世的繁华已成历史,盛泽丝绸的辉煌更让每一位家乡人自豪。记得1986年的《话说运河》第七回中,主持人陈铎:“在盛泽,简直找不到一个与丝绸没有关系的人!”三十余年后,盛泽的民情依然佐证着陈铎之语,变化的是盛泽发展了,壮大了。
言归正传。对吴建华浓墨重彩,还在于,从他身上,我分明看到了我们这一代盛泽人的一些影子。我与吴建华仅见过两次面,而这两次他都讲述了同一个故事:年轻时,父亲给了他一件真丝短袖,他用“舒适”和“神奇”来描述穿着那件短袖的感觉。短袖最初的主人是他祖父。祖父一生经营丝绸,留给吴建华的,除了这件真丝短袖,还有足以影响他一辈子的关于丝绸的知识、技能和传说。吴建华的这段故事,让我忆起我拍小学毕业照时的那件短袖——也是真丝的,月白色,那是父亲的一手货,平常他舍不得穿,总是叠好平放在家里那个小木箱的底层,下面垫着一张。后来每次接触“压箱底”这个词时,我都想到这个情节。
除了那件真丝短袖,吴建华还提到第一次用自己挣来的钱买衣服的事——上世纪七十年代,街上流行的确良,时尚的魔力着他,通过捕捉黄鳝,他攒到了购买一件的确良衬衫的钱,完成了少年时代的一个宏伟愿望。
其实,对衣料的选择,对服饰的追求,对美好的向往,是人类的天性,只是很多人止步于此,空留遗憾与无奈,而吴建华们则成为了为数不多的幸运儿,实现自己的愿望之外,还为他人。当然,幸运背后是勤劳,是智慧,是不懈的付出。
与很多盛泽同龄人相似,吴建华的青年时代也在学校度过。大学毕业后,吴建华回到家乡,进入国营丝织厂工作。铁饭碗虽好,只是挣钱不多。于是,1996年,他辞职下海做生意。盛泽这个地方向来不缺机会,头脑活络的吴建华很快赚到了钱。有了钱,就滋生更多想法。2001年,吴建华置地建厂,生产真丝绸,亦工亦贸。为扩大产能,做强企业,2009年,他盘进原苏州东吴丝织厂的生产设备,同时引进该厂技术人才和生产工艺。
在盛泽,这样的日子虽说波澜不惊,却足以滋润自在。偏偏,吴建华是个不甘沉寂的人。靠着多年打拼积累的人脉,吴建华得到了为国航订制礼品的商机,围巾、手帕、被面、床单,工艺品,虽算不得高大上,但企业因此而打开一个新的局面,进入一个新的层次。此时的吴建华,尚不知宋锦为何物。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为增加企业竞争力,吴建华特别重视产品开发,每周都要召集技术分析会,收集信息,商谈研发。2011年的某一天,契机来了:在当地一家上,他读到了钱小萍呼吁宋锦的,信中关于宋锦的理由引起了他的兴趣。他想,既然宋锦有那么多的优点,何不尝试一下!在钱小萍大师的大力扶持下,利用自己麾下的技术力量,吴建华将从意大利进口的剑杆织机和从法国进口的电子提花机进行,创新开发出可以按照传统工艺织造宋锦的现代织机,一下子拓宽了宋锦的幅宽和花幅,提高了宋锦的生产效率,降低了宋锦的织造成本,扩大了宋锦的应用领域。
2014年APEC会议为宋锦带来了机遇,也给吴建华带来了挑战。为了让他开发的宋锦入选“新中装”的面料,他将自己的生活节奏调到有生以来最紧张的状态——国家领导人的一件上装光打样就得上百遍,从选料、到染色、到出样,再到评委专家看、APEC主办地市领导看、领导看、办公室看,反复看,反复改,反复调。那阵子,来自各层面的电话说来就来,而且常常是半夜,生活节奏全乱了,“人都要疯了”,吴建华说。再如,为了选购搭配围巾的胸针,他东奔西跑,城市、企业、商店,同时选,同时谈,同时下单。他说,那是国礼,攸关国家形象,必须超常认真,而最终入选的东西是无法如实报价的,“摊上成本,一个东西五万十万,能报吗?”吴建华十分,起始阶段,他需要这样的机会。我们第一次与他见面的时候,公司正在为国家领导人出访美国和准备礼品,工作人员手里拿着的是为首相夫人准备的生日贺卡。那张贺卡后来由我国国家夫人亲手赠送外国贵宾。
2014年APEC会议带火了宋锦,也带火了吴建华本人,他因此获得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的“2014中国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这是吴建华向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徐文英介绍公司产品。
荣誉接踵而至,订单纷至沓来。2017年1月15日晚,2016年CCTV体坛风云人物颁盛典在国家游泳中心举行,吴建华与中国短道速滑队员身着宋锦礼服在水立方合影。
用一种风格描绘某个区域的人群未免片面和,但我认识的不少盛泽人的确具备一些与众不同的鲜明特征。二三十年前,寒暑假回老家,我总要去拜会一些过去的小伙伴,看看他们的所为,听听他们的所想。有一位发小姓马,每回见面,总能得到他企业进步的消息,却又总能感受到他无时不有的忧患,正是这份忧患,促使他努力努力再努力,从苏州、杭州、上海、,到亚洲、欧洲、美洲、,他访遍了世界各地的纺织名城名企。难能可贵的是,行万里外,他还破万卷书,我敢说,他读过的书可以装备一个小型图书馆。
吴建华则有另一种鲜明个性。几位拜访过他的大学同事都说,与吴建华交流,不能太绅士,否则是插不上话的——他思维敏捷,语速快捷,一开口就滔滔不绝,旁人几无搭话的机会。我在想,他滔滔不绝背后绝对是的日积月累的,的背后必定是取之不绝的智慧,智慧背后则应该是的永不言败的打拼与艰苦卓绝的探索。
宋锦出名了,但吴建华十分清楚,就全国、全球而言,宋锦的知名度非常有限,要让更多的老百姓知道,要让国内外市场认可,他要做的事很多,要走的很长。他要做全中国独一无二的高端宋锦产品,他把东吴丝织厂前身“上久楷”纱缎庄的庄名用来做自己公司宋锦的品牌,从2014年APEC领导人的服装,到2015年中国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战争胜利70周年的福袋,再到2016年G20国礼的入围产品,他的“上久楷·宋锦”已经展现出绰约的风姿。
为了把中国传统与欧洲时尚结合起来,他在意大利创立了设计工作室,聘请国际一流的优秀设计团队参与产品设计,让宋锦保持高贵典雅的属性却不失时尚感。他想将宋锦与爱马仕对接,提升宋锦在全球的影响力。在吴建华看来,中国的东西那么好,完全应该、也完全可以做成世界名牌。他还想与国内电商对接,扩大宋锦的产品销售。
他说要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苏绣的第三代传人姚建萍合作;他说他要与国画院联合,用宋锦织出画作的动感与层次,让画作更精致,更漂亮;他说他要设计丝绸旅游地图,让宋锦、让丝绸与旅游对接;他说他要建设宋锦特色小镇,让外地游客到盛泽来寻找丝绸的根,见识在中国最好的丝绸产品;他说他要打造一个宋锦婚礼园,将宋锦融入江南的婚庆文化中。
吴建华还想讲述宋锦的故事,讲述宋锦背后的故事。短短数年,他的中国宋锦文化园渐趋成熟,每天都有来自众多宾朋参观考察,购物留影。我敬佩他的魄力,更相信他的能量。
在中国纺织的历史长河里,吴建华来与不来,宋锦都在那里,只是寂寞嫦娥,广袖难舒;当吴建华自身略带波折的人生横线与宋锦那根一去不回的时光直线相遇时,那个闪亮的交汇点,属于吴建华,更属于宋锦。宋锦激发了吴建华的创造力,吴建华拓展了宋锦的生命力;宋锦成就了吴建华,吴建华辉煌了宋锦;宋锦之生不由吴建华,吴建华却似乎为宋锦而生。而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世界因此而多赢,世界因此而精彩。(顾永林)
延伸相关词:
陈小艺被曝姐弟恋,倒追小伙被当保姆,陆贞传奇演员表,人鱼情未了 电视剧,莫小棋三级,保拉的诱惑,李慧珍老公,luciano rivarola,如意剧情介绍电视猫,电视剧当狗爱上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