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死因测试
中国电视剧经过60年的发展,不仅制作模式、制作质量不断革新,与此同时,这个行业的各个工种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在影视剧作曲家董冬冬看来,影视配乐是配合画面而生的,是为剧情服务的。“我喜欢它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做影视音乐的时候,音乐不光只有一个含义,它具有双重含义。”
影视配乐是器乐配乐的一种,不仅有主题曲的创作,还包括主题音乐、场景音乐和背景音乐的创作。主题音乐指以特定的旋律或动机作为音乐发展的动力,对剧集内容进行概括的器乐段落。董冬冬认为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与画面的结合。
“其实,单独的音乐是有性的。”董冬冬解释到,单独的音乐可以让人联想起各种各样的画面,每个人联想出的画面可能是不一样的;但是,音乐一旦放在影视剧里,和画面同时存在时,它就会具有唯一指向性。
2003年,董冬冬从电影学院录音系毕业,同年开始为电影、电视剧、动画片、广告创作音乐。最近几年来,但凡是他配乐的影视剧音乐必会成为大热金曲。
2009年,他为电视剧《老牛家的战争》创作的片尾曲《时间都去哪儿了》,不仅被导演贾樟柯选为电影《时间去哪儿了》的主题曲,更被选为2014年央视春晚演唱歌曲,从而被广大观众所熟知。
他为电影《夏洛特烦恼》制作的插曲《一次就好》获得首届金羊澳门国际电影节“最佳电影原创音乐”,同时在大街小巷被广为传唱。他为电视剧《欢乐颂2》所制作的每一首音乐,也同样从剧集以来就带起一片传唱风潮。
当被问及创作了这么多被观众们所喜欢的金曲,每一次的创作灵感都来自于哪里时,他告诉“广电独家”:“每一部戏都有自己灵魂的核,歌曲的核就是要跟着这部戏灵魂的核走。”
董冬冬提到为宁浩执导的电影《无人区》做的音乐,其制作周期长达两年。“这部电影要表达的是在一个全是的世界里,应该怎样往前走。故事的背景发生在大漠,又有西部的感觉,所以它的音乐制作就不仅仅是以人物为主题。”董冬冬将美国西部音乐的元素加在《无人区》的音乐制作里,美国西部元素和中国西部元素相结合,使得《无人区》中的音乐让人眼前一亮。这部电影制作音乐的思也影响到他后来的音乐制作,使得他的思更加开阔。
而在为电视剧《军师联盟》制造音乐时,虽然制作周期没有像《无人区》那样长达两年,但是董冬冬却付出了和之前一样的精力,甚至更多。因为该剧更像是董冬冬圆的一个“三国梦”,“我从小就很喜欢三国题材,一直想写跟三国有关的音乐。”
在制作音乐之前,该剧导演张永新与董冬冬进行了长达9个小时的“三国谈”。“我们都想要参考汉代的曲子,因为现代的古琴放在剧中是不合适的,一定要符合那个时代的音乐背景。”除此之外,汉代流传下来的很多歌都已没有曲子,音乐制作人需要凭自己的想象和所了解的历史知识完成曲子的写作,还要考虑整部剧所要讲述的主题。正如董冬冬所言,影视剧的音乐具有双重含义,当和画面搭配一起出现时,它的指向性常明显的。
影视配乐除了影视音乐的创作,还有制作。相比于创作,影视音乐的制作起步更晚,因为制作和技术是紧密相连的。中国传媒大学音乐系电子音乐制作专业的创始人蒋安庆认为,“21世纪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为影视音乐制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上升空间。”
蒋安庆告诉“广电独家”,传统的影视音乐制作主要是靠乐队现场演奏乐谱,“把影视剧的画面投放在屏幕上,乐队的眼睛不只要看指挥,还要看屏幕和乐谱。因为很多地方的演奏都要和画面紧密配合,有时候甚至需要非常精确的关系。”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成为音乐制作的主要设备,作曲家和音乐制作人不再被在狭小的录音室,在自己的工作室甚至家中就可以完成音乐制作,并且精确度很高,工作效率也提高了,工作流程的简化节省了很多人力、物力和财力。
同时蒋安庆还认为,“在对音乐要求不高的场合或者剧集中,完全可以使用虚拟音源来模仿真实乐队的演奏效果,同时还可以添加非传统的电子音色,使音乐内容更加丰富。”
蒋安庆2002年创办了中国传媒大学音乐系电子音乐制作专业,其目的是为了“抓住机遇”。“当时国内电子音乐刚刚兴起,那是一个非常好的时间点。当时的中国传媒大学还叫学院,我们就想,能不能办一个有新思、新体系,和电视行业和传媒行业相关,又能结合科学与艺术的专业?”
该专业刚开办时条件艰苦,当时国内音乐制作器械相当匮乏,师资力量也较弱,到现在,蒋安庆还是感觉比较欣慰的,“算是抓住了国内电子音乐起步的机遇,发展了电子音乐专业,直到现在发展势头渐猛,居于国内一流学科的地位。”
关于抓住音乐制作的发展机遇,董冬冬亦有同感。他认为现在是影视音乐发展的最好的时代,“不仅可以在音乐里纵向添加历史的音乐元素,也可以横向添加不同国家的音乐元素。”
董冬冬以电影《叶问》为例,“这是一部抗日题材影片,为什么会去找日本作曲家作曲呢?这段音乐里既有东方色彩的鼓,还融合了音乐文化的因素。这种结合让人感觉很新颖,并且容易接受。”
在谈到“80后”作曲家和老一辈的作曲家之间的区别时,董冬冬表示:“如果说到融入东方色彩的元素,我们这一代可能做得没有前辈们好,但在融合世界音乐和制作商业影视音乐上,我们可能会比前辈们好一些,因为我们在这种新的类型上花了更多的时间。”
“80后”“90后”的影视剧音乐制作人经历了曾在中国内地勃兴的电影时代和美国时代,也亲历了中国影视产业近些年的蓬勃发展,这为其创作影视音乐提供了很好的积淀。
1958年6月15日,(前身)以直播形式了电视剧《一口菜饼子》,标志着中国电视剧的诞生。迄今为止,中国电视剧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
60年的历程中,不仅电视剧的内容在经历着阶段性的变化,其制作方式同样也在经历变化。当前,中国电视剧的制作数量已达世界之首,市场对电视剧的需求越来越大,对电视剧音乐的制作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电视剧配乐越来越被业界看重,但与此同时,音乐制作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也愈加凸显。
“我国电视剧音乐的制作,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蒋安庆认为,这首先是由于对于电视剧制作的投入力度不同,生产方式也不一样:国外的电视剧制作成本很高,制作工期较长,音乐制作人有充裕的时间创作音乐。其次是由于观念意识的差异:国外的影视剧作曲家通常都很熟悉影视剧的制作,而不是只懂得音乐创作。
在影视音乐的创作制作中,通常有这样一个说法:好的作曲家不一定是好的影视剧作曲家,但好的影视剧作曲家一定是好的作曲家。“影视剧作曲家应该比普通作曲家更懂影视剧,因为配乐是影视剧的一个因素,是服务于影视剧的。”蒋安庆表示。
在这一点上,董冬冬也持同样的见解。“音乐语言是可以分析的。”董冬冬在给影视剧作曲的同时还在电影学院教授课程,其实他更希望给导演系讲音乐课。
很多导演在后期剪辑时还没有创作好配乐,会先拿其他影视剧的配乐来剪辑节奏,然后再让作曲家创作相同类型的音乐。“其实这样做的音乐是不精彩的。”董冬冬导演在后期剪辑前先听一听作曲家的意见,看看能否和作曲家达成共识,这样作曲家才能为这部作品制作“专属”音乐。
当谈到对于年轻影视音乐制作人的时,蒋安庆他们在学生时代要重视基础乐理知识,这样在未来的实际操作中才能得心应手。而对于年轻的影视剧作曲家,他希望他们要重视对于影视剧的了解,“影视配乐始终处于为影视剧服务的,所以必须理解影视剧的特点和对于音乐的创作要求,这也是影视剧作曲家和普通作曲家最大的不同。”
董冬冬则认为“年轻人应该多去‘拉片’”,“把经典影视作品的音乐分析出来,体会这段音乐是怎么来的,旋律主题是怎样的,这些都需要自己去分析。分析完之后,你不仅学到了他制作音乐的思,同时还能提高自己的制作技术。”
(李盛楠,“广电独家”记者,专注于影视文化、影视产业研究报道,整合营销、数据及案例分析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