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宇森电影《赤壁》即将上映,尽管片方对剧情始终未透露,但既然改编自“三国”的历史故事,无论是“火烧赤壁”还是“草船借箭”都耳熟能详,只是看着吴宇森如何把文字变成影像。但历史上寥寥几笔记载的“小乔”“孙尚香”吴宇森要如何赋予他们生命只有靠自己的想象。吴宇森更曾表示《赤壁》将会传说中“周瑜”“小气”的说法,还原历史上真实的“周瑜”。何为“真实”的历史,历史为记载历史的人所写,这就决定了其偏颇;各部“历史”电影由导演编剧所造,不管是否忠于历史又都决定了其只能满足主创对历史的理解。《赤壁》还未上映,说它究竟是忠于历史还是艺术改写都为时尚早。何不来看看那些以场面特技演员足以让人眼花缭乱的“历史”究竟是戏说还是还原。
历史上的传奇人物经典事件总是容易被后人传诵,传着传着添油加醋就开始“话说”。电影怎么能放过这个用“话说”的好机会。以历史为故事发生的背景,以历史人物为电影里的主角,只是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情都是“本故事纯属虚构”。这类电影的好处就是有足够动力让对那些历史一无所知的人们忽然迸发了要一窥究竟的。
入选理由:把莎士比亚经典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话说成是莎翁自己的人生经历未免有点太扯了。看电影的孩子们千万不要真的以为莎士比亚身上真的发生过这样一段凄美爱情故事,实际上《罗密欧与朱丽叶》并不是莎士比亚的原创,而是改编自阿瑟·布卢克1562年的小说《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历史》。希望不会让一些曾被到赶紧去十四行诗的人幻灭。
秦始皇在电影中绝对是个好素材,功过参半极富争议性的角色在导演编剧们的眼中决定是个永远不会枯竭的大金矿。“荆轲刺秦”无论是从悲剧性还是戏剧张力上来看都是可以再发挥的题材,于是张艺谋的《英雄》就以这个历史大背景下会发生的事情再加工。全片除了“嬴政”是个真实存在的人外,什么“无名”“飞雪”就在清楚的告诉观众“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历史电影要好看如果是像纪录片没有没有爆点的平铺直叙的话,怎么对得起巨额投资和华丽卡司。导演编剧就算有心想拍一部忠于历史的电影,也不得不为了票房掉少数几个历史学家的感受了。毕竟硬要把历史和纪录片搞错的人还是少数。
入选理由:《特洛伊》改编自荷马史诗巨作《伊利亚特》,事前做了大量收集资料工作、拍摄时又力求真实再现的剧组的确是希望能够呈现公元前十二世纪的那场“特洛伊战争”,可惜事后还是被人诟病。其实人家没有把“帕里斯把金苹果交给爱神阿芙罗狄忒换回最美丽的海伦”和“阿基琉斯之踵”的传说大书特书已经是符合“再现英雄人物”的初衷了。
醉心于18世纪法国历史的索菲亚·科波拉把法国“赤字夫人”玛丽皇后搬上了银幕,甚至在凡尔赛宫实景拍摄的《绝代艳后》却不被法国人所喜欢,因为索菲亚·科波拉把这个在法国历史上最遭非议的皇后塑造成了无法自己命运、孤独身陷漩涡的女人。尽管对于历史人物无法片面的判断是还是,但如果某部电影把“秦桧”塑造成值得同情的人物的话,中国人也一样气不顺。
古时说书把那些由来已久的“传说”再加工让人如痴如醉,现时电影可用的不仅“传说”甚至“话本”,只有情节够曲折离奇人物够爱憎分明,都是票房大卖的。如果能让大多数观众看得尽兴,又何必太纠结少数历史学家只要跟古代扯上关系就一定要跳出来说史诗。可那明明是电影。
入选理由:“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这句俗语说的就是齐宣王、钟无艳和夏迎春的三角故事,怎么可能放过把这个街知巷闻排成电影的机会。不过明明同样是历史人物,只是多了妖怪,就完全放弃了“”它的话语权。怪不得有那么多片名就算不合适都要使用“戏说”什么的名字,莫非是为了历史学家的口诛笔伐。
“长坂坡托孤”是“五虎上将”赵子龙流传最广的说法,这在电影里只是寥寥数笔。电影中着墨赵子龙最多的是和曹操孙女曹婴的惺惺相惜。可实际上《三国志》里并无此人,更别说和赵子龙一战定。电影就和“说书”为了让观众看得高兴不断再加工。就电影来说并无问题,难道要像一些电视一样加上“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才不会被骂吗。欲女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