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学习心得> 文章内容

张同道:真实性和真实人物 论纪录片的故事性

※发布时间:2016-4-16 18:50:56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从前,有一位小姑娘叫小红帽。一天,她去看姥姥,过一片森林,森林里开满绚烂的花朵,她高兴地一边采花,一边玩。这时,一只大灰狼走过来……

      小红帽几乎出现在每一位儿童最初的记忆之林。儿童喜欢童话,童年的人类也喜欢童话——是人类的集体童话。寓言、传奇、戏剧、小说,发展到今天是电影、电视剧、报道,人类总是创造、讲述、享受“故事”——所有这些样式包含的一个共同元素,故事似乎是人类洪荒时代遗留的集体无意识。构成故事的元素似乎可以抽象出简练的几种:人物(或动物)+情节+。但这三种元素的组合却变幻出人无穷尽的恩怨情仇、悲欢离合。

      电影诞生为讲故事的方式带来一次:原来靠抽象文字符号、口头演唱、局限于具体时空的舞台戏剧了故事的速度和广度,而电影把一个故事迅速到世界各地。电视的出现再次刷新讲故事的速度和广度,直播把一件事情展示给分散在全世界的地球村民同时共享。好莱坞借助电影培育出20世纪最奇幻的,但纪录电影却不愿认这位财大气粗的爆发兄弟。为了免俗,纪录电影它放弃讲述故事的,拱手相让,而自己却像孔乙己一样穿着那件脏而旧的长衫清高,用“君子固穷”、“之乎者也”之类的斯文话羞怯的现实处境。

      这里想讨论的是:纪录片中是否需要故事性?如果需要,是一种什么样的故事性?纪录片的故事性与故事片的故事性有何异同?如何讲述纪录片的故事?

      我想说明的是,这里讨论的纪录片不是专门作为科学研究的学术纪录片、专为重大活动而摄制的历史档案,或专题性编辑纪录片,而是指以物为观照对象、灌注人文关怀的纪录片,是人类用来沟通、交流、理解的艺术媒介。

      先看一下发生在中国电影故事片的变化:

      1996年,宁赢导演的《故事》启用非职业演员,大量实景拍摄。

      1998年,张艺谋导演的《一个都不能少》全部使用非职业演员,实景拍摄。

      1999年,贾樟柯导演的《小武》大量使用非职业演员,实景拍摄。

      这三部影片出自不同年龄、性别的导演之手,却都直接采用纪录片拍摄手法,美学形态逼近纪录片。并且,其真实性远远胜过某些纪录片,虽然这些确实是故事片,情节已在拍摄前完成。

      故事片自在地借用纪录片的手法,张艺谋并不担心被“误会”成纪录片。为什么纪录片对故事片退避三舍?也许有人搬出纪录片定义说“纪录片不能虚构”,是生活中没有故事还是纪录片对生活的故事视而不见?

      每一条小巷,每一片瓦,每一扇门,都隐藏着故事。

      每一只耳朵,每一张嘴,每一双眼,都着故事。

      想一想流散在饭桌上、牌局间和长途车厢里那些民间笑话、段子,机智,幽默,洋溢。生活中故事无所不在,关键在于纪录片对生活故事的处置方式。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