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工作计划> 文章内容

不再雄霸天下 现实题材剧情片成票房黑马

※发布时间:2019-1-11 2:39:50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2018年的华语电影令人“心情复杂”。一方面,《我不是药神》《无名之辈》和《狗十三》这样不可多得的“黑马”佳片诞生,引发了更多的深思和讨论;另一方面,张艺谋、姜文和贾樟柯这三位名导在2018年交出的作业虽然在编导、技术和制作上都达标,但也都由于导演的强烈风格收获了两极分化的评论。此外,还有延续《战狼2》主旋律动作片风格的《红海行动》,扎堆出现、令人“笑不出来”的《探案2》《西虹市首富》这类商业喜剧,以及以《无问西东》《你好,之华》为代表的正面临各种尴尬局面的文艺片整体来说,2018年并非佳作频出的一年,但也留下了不少惊喜和反思的空间。

  2018年初上映的《红海行动》可以看作是对2017年票房神线》的一次升级:改编自也门撤侨事件,又有知名动作片导演林超贤执导,地道的“港片”风味和爱国主义题材碰撞出了火花,几位主演的演技也都可圈可点,没拖整部电影的后腿。各种迭起的战斗场面和军事元素塞满了两个小时。此外,《红海行动》一片中采取的是团队作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主角太过全知全能的缺陷。但此片依然有它的缺点:无休止的战争场面导致画面过于,在尚未实行电影分级制度的内地,颇有可争议之处。

  另一部收获了较好口碑的《无双》同样是典型的动作片,由《无间道》系列导演庄文强编剧并导演,又有周润发和郭富城作为双主演,在剧情上也没有让观众失望。“帝国”这一经典的犯罪主题,在近几年主题愈发离奇的犯罪片市场中似乎已经变得遥远而模糊,但《无双》的经典质地将这一主题很好地带回了观众的视线。周润发在本片中的表现也依然有一丝“小马哥”的影子,这部电影在国庆档的成功,也很难说没有观众对经典港片的怀旧情绪做贡献。

  如果用一句话来评点《》,那就是:“成也姜文,败也姜文”。姜文的个人风格在这部电影中得到了极大化的呈现,张北海原著《侠隐》的风味所剩无几。姜文在这部电影中填塞的信息量极大,几乎每帧画面都能挖出一两个“隐喻”和“梗”,再搭配上他任性的叙事风格,导致《》的观影门槛相当高,甚至可以说,只有对姜文十分熟悉和欣赏的观众,才能完全享受和理解姜文在《》中表达的东西。

  对于普通观众来说,《》依然是一部好看、过瘾的电影。主线是彭于晏饰演的李天然在北平复仇的故事(也有网友调侃,这部电影应该叫“李天然寻爹记”),以及由此牵扯出来的各种不同之间的相互对抗、各个角色背后的各怀鬼胎。随着情节不断发展,复仇这一主题变得愈来愈模糊,就像故事从地面上的北平慢慢漂浮到了屋顶上的北平。反讽的台词、精炼而荒诞的人物、精细的美术和服道化,都让《》拥有相当多的笑点和,而廖凡、姜文、许晴等戏骨的,赋予影片更多的魅力。只是,很难将《》称为一部成功的院线电影:姜文酣畅的表达让它更接近一部迷影片、一部 “自己人”的狂欢。

  让张艺谋捧回金马最佳导演的《影》相比热闹的前作《长城》,似乎了内敛沉静的另一个极端。全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从头到尾的水墨风格,《影》的剧情也相当符合“中国风”的构图:开头和结尾都是孙俪饰演的小艾跑步穿过朝堂、向门外窥视的镜头,这一闭环式的设计就像电影中不断出现的太极图一样工整。全片叙事游刃有余。在动作戏上,无论是图上的还是张艺谋擅长的团体战都处理得相当干净。此外,邓超的一人分饰两角虽然略微浮夸,但也很好地塑造了狠辣和沉郁的两个角色。

  然而,过量铺陈地使用水墨、竹子、书法、刀剑、琴瑟这些“刻板印象”里的中华元素,也有过分消费“中国风”与传统文化之嫌。但从另一方面看,由这些符号构建出话剧感和舞台感,或许也正是张艺谋希望传达的:从具体的历史和情境中剥离出来,去观看在这小小的水墨舞台上权谋的争斗和人性的。

  2018年的商业喜剧依然层出不穷,但质量本身有待商榷。重复搬运网络热梗、剧情套化、演技太过浮夸都是国产喜剧片正在面临的困窘。

  《探案2》没能延续上一部的成功,它从上一部的“喜剧外皮的推理片”演变成了“披着推理外衣的喜剧片”。上一部扎实的推理故事、片尾精彩的反转在这一部中不复存在,整个电影推理部分的逻辑非常薄弱。此外,《探案2》的搞笑桥段也并不“高级”,而是停留在开粗俗玩笑、反串和笨拙的动作戏等审丑元素上。

  《捉妖记2》同样也没能实现对前作的超越。前作中的小妖怪“胡巴”意外地戳中了许多人的萌点,第二部遂把重点全部放在卖萌的胡巴上,却忽略了“捉妖”这一主线。前作留下的线索和悬念尽数悬置,缺乏剧情上的亮点。

  开心麻花的作品似乎已经垄断了近年的国产喜剧市场,从《夏洛特烦恼》到《羞羞的铁拳》都交出了不俗的答卷。然而2018年的《西虹市首富》却有些平庸。从喜剧技术上,《西虹市首富》的台词和各种包袱都维持了开心麻花的一贯水准,但全片的推进都依靠“必须一个月内花光十个亿”这一异想天开的设定,对反差的未免流于表面。开心麻花系列从电影市场取得巨大成功到今天,遇到了创作瓶颈。

  小沈阳自导自演的《猛虫过江》则更加不尽人意。该片讲述一群东北男人在的故事,其笑点很大程度上是被“地域刻板印象”所驱动的,然而小沈阳的处理并不精妙这些刻板印象以一种令人不适的方式放大,片中的包袱和梗,与人物和剧情呈现脱节状态,也让整部电影变得苍白无力。

  2018年初上映的《无问西东》,本是2011年时大学百年校庆的宣传片,却由于种种原因七年后才和观众见面,上映后了两极分化的评价。这从某种意义上也体现了如今华语文艺片的尴尬境地:总是难免遇到“生不逢时”和“不合时宜”的状况。

  《无问西东》采取的是多线叙事的结构:第一个故事的主角吴岭澜成为了第二个故事主角沈光耀的老师,沈光耀开着战机为难民投下的食物,救活了第三个故事的主角陈鹏,陈鹏救赎了李想和佳。李想则救了第四个故事里张果果的父母。张果果则救下四胞胎姐妹每个故事的主角都和有着联系。作为一部宣传片,这样的用心大致是为了传达大学的历史和传承,但剧情并没有让这环环相扣的四个故事显得合理,反而让它们传达的显得有些用力过猛。但片中的很多细节处理得非常动人,借用了不少西南联大时期的真实事件,如教授因为雨点打铁皮屋顶的声音过大,而宣布“停课听雨”等,在整部电影略显空洞的宏大叙事中,显得格外线年华语文艺片风头最劲的一部,除了12月31日上映的《地球最后的夜晚》,大概就属岩井俊二编剧导演、陈可辛监制、周迅主演的《你好,之华》了。有人评论,这部电影是中老年版的《情书》。的确,梦见假牙掉了岩井俊二也将《情书》中讲究的细节、温和的节奏及精巧的结构带进了《你好,之华》。和岩井俊二的前作《花与爱丽丝》类似,这部电影讲述的也是两个女孩的故事。不同的观众会在这部电影里找到“戳中自己”的点,比如自己的少女时代、暗恋对象,或者曾经的失落和怀念。然而,这部电影的内核依然是日式情怀。就连取景地大连,也被拍出了“日本味”,更不用提岩井俊二偏爱的日式学校、“小清新标配”大逆光以及在《关于莉莉周的一切》被大面积使用的全景抒情段落。《你好,之华》在口碑和票房上,都远未达到期待中的效果。观众热爱日式小清新,但却未必会为一部披着中国故事外衣的日本故事买账。

  由新人导演落落执导的《悲伤逆流成河》虽然并未在票房和口碑上激起太大的水花,但郭敬明的小说原著依然带来了一波“怀旧粉”贡献票房。比起小说中略显矫情和幼稚的“青春”,电影改编的一个成功之处就在于将叙事重点放在了“校园霸凌”这一社会问题上。影片把原著中出于嫉妒而女主角的“大姐头”改写成了一个同样曾遭受校园霸凌的“报复者”,这一角色的立体让整部电影的结构立体了起来校园霸凌不仅仅是出于冲动或一时脑热的情绪,它的背后存在更加复杂的结构性问题。《悲伤逆流成河》算不上是一部成功的作品,但它的可贵之处在于为探讨校园的华语电影探出了一条可走的。

  在较为平淡的2018年,《我不是药神》成为华语电影的大赢家。在以“对华语电影格外挑剔”著称的豆瓣上,收获了9.0之高的评分,还为主演徐峥带来了第55届金马最佳男主角的杯。

  《我不是药神》改编自慢粒白血病患者陆勇代购抗癌药的真实事迹,把原本故事的亮点尽数保留的同时,各处改编也都合理而熨帖,整部电影前半部分笑点密集,后半部分催人泪下。几位演员也都贡献了相当不错的表演。再加上对初上海巷弄的“神还原”及优秀的画面调度和配乐,种种元素相互叠加,让《药神》站上了2018年华语电影的榜首。在韩国,通过商业片把社会问题介绍给大众并引起反思和探讨(如《熔炉》《素媛》和《回忆》)的做法已经相当成熟,而《药神》带给我们的,正是在中国实践这条径的可能性。

  另一部反映物和状态的《无名之辈》,其题材和气质都与《药神》遥相呼应,而这两部现实题材的物影片在票房上的异军突起,也说明了观众对这类贴近自身生活的影片有着越来越高的需求和接受度。

  《无名之辈》以戏剧化的叙事手段,以一个案件为切入点,将几条线索交织在一起,描画出物的群像。一心想通过做个大事情来扬名立万的劫匪却成为笑柄;一个口尖舌利的高傲瘫痪病人因为无法自理而一心求死;一个想破案立功的中年保安被误当成嫖客;一个想召集同伴为父亲雪耻的富二代面临无人响应的尴尬悲凉每个人都想努力获得。这一中心思想,特别准确地抓住了普通百姓的现实痛点,因而作为一部剧情片,却引起广泛的共鸣,从而获得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但从艺术性来说,这个影片的雕琢感和商业片套还是过于明显了,尤其是大团圆结局的处理,削弱了之前的现实力度。

  以女性群像为抒写焦点的《找到你》,通过一个儿童案,起三个不同阶层的女性各自的生活境遇,为观众描绘出当代女性的集体困境。赢得了众多女性尤其是在家庭和事业之间全力打拼的职场女性的共鸣。

  在追求快剪辑和快节奏以带动观众情绪的当下,《江湖儿女》和《狗十三》反其道而行之,以沉稳的气质和细腻精准的表现手法,为观众带来了对人生和人性的深入体验。

  贾樟柯的《江湖儿女》一度获得了两极分化的评价。有人认为这部作品的重要性在于起贾樟柯之前的若干部作品,是他个人风格的集大成者。也有人认为这是贾樟柯的重复,未免有遇到了创作瓶颈之嫌。

  《江湖儿女》的故事并不复杂,它讲述的是赵涛饰演的巧巧和廖凡饰演的斌斌在人生的三个阶段的不同境遇,剧情工整地通过贾樟柯熟悉的分段式结构流淌出来。“江湖”两个字在两人的对话和生活中反复出现,斌斌作为,自然是生活在所谓的侠义“江湖”中,这无疑是最浅的一层含义。而在巧巧和斌斌因卷入另一帮派的火并、相继又出狱之后,“江湖”的深层含义才出来。抛却显得有些“乡村爱情故事”的主线叙事,这部电影出彩之处在于:通过一个个过客的故事反映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至今中国的复杂世相:偷钱包的女人、调戏乘客的摩的司机、在火车上吹牛以求艳遇的小卖部店主巧巧从的“江湖”跨入更加宽泛的、作为社会的“江湖”之后也摸索到了自处之道。这也正是这部电影的可贵之处:巧巧并不是传统意义上柔弱、被动的女性形象,她积极地参与和利用“江湖”的规则,有些手段甚至显得有些狡猾。影片的最后,斌斌的突然离场和摄像中巧巧眺望的身影都从各种层面给“江湖”两字的含义增加了更加暧昧的可能性。

  影片在叙事上已入化境,许多段落给人以荡气回肠之感。比如巧巧和斌斌的旅馆重逢、瘫痪后的斌斌在麻将馆里与讥讽者的冲突等段落,将细腻的情绪起伏与紧张的剧情推进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其场面调度和表演共同制造的戏剧张力堪称经典。

  2018年华语影坛的年终彩蛋《狗十三》,实际上拍摄于五年前,剧本来自焦华静,是她在电影学院的毕业作品。《狗十三》是一个关于少女成长的故事,属于小成本片。导演曹保平在采访中说:“看完(剧本)我特别触动,一个女孩和父亲、家庭的关系,它是一个不俗的表达,超越了普通意义上的所谓成长,所谓亲情。我觉得成长是一个最的过程,好多虚饰的成长的美好,是选择性遗忘和回避。成长是一个人从纯粹到可以消化各种复杂事物的时期,是一个人变质的时期,它多啊,但是大家没有去拍那种。”

  不同于其他甜腻的所谓“青春电影”,在这部影片中,曹保平把父女的矛盾放大,赋予强烈的隐喻性,纳入了自己的拍摄风格,人物冲突激烈,用他自己的话说:“极力把它回到我的系统里,我想让它回到剧情片的形态。”秉承曹保平一贯的创作,《狗十三》具有强剧情、强人物性格和现实主义的风格特征,同时,又保留着原生剧本中女性对于情感和成长的细腻记忆。这是一部不同于曹保平导演以往作品的电影,也是华语电影中对该类题材最为出色的表达之一。

  回顾2018年的华语电影,我们不难发现,偶像和大制作已难再是票房的。经过十余年的院线观影洗礼,观众们已经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被搞笑和被煽情,不再满足于缺乏内涵的纯视听刺激。观众更期望看到和自身生活经验有深刻关联的影片,富有写实意味的细腻表达正在适时浮出水面。

  本文由海南柴油发电机组 www.hnjqc.cn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