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对剧中各种人物的私人感情,客观的来看待《琅琊榜》中的人物、剧情、权谋、内核,我个人认为这是一部投机取巧的作品,硬伤非常多。
就电视剧想传达的内核来看,我认为是偏激而空洞的,海宴有包袱,可是却是一种旁观者的理想主义。不管林燮、祁王有没有谋反,但是林燮拥兵自重、结党立派以及祁王客观上的皇权已是既成事实。虽然梁王谢玉、夏江冤杀七万赤焰军以及赐死祁王也没有任何可辩驳的,但是林殊、靖王等人从始至终不觉得当年的自己、林燮、祁王所做有任何不妥。林殊说到底最终其实还是并没能梁王,他只是通过扶植靖王,在之后梁王翻案,这其实本质和靖王登基后翻案性质并无两样。并不会因为靖王没有登基,而觉得翻案就是客观的,因为当时已经贵为太子的靖王已经实际。
最关键的一场戏,林殊和梁王对峙,争论的焦点从赤焰案到底冤不冤,上升到是天下人重要还是皇权重要,还说出了“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若无百姓, 何来天子, 若无, 何来主君”这样看似的台词。其实这两个论题根本就不搭边,林殊或者说当初林燮领导下的赤焰军就能代表天下人了吗?显然并不能,不管是林燮还是林殊,他们能代表的仅仅只是赤焰集团的利益。
梁帝的观念有错,因为他认为天子高于一切,不顾黎民百姓的死活。但是他的处事方向并没有错,处置林燮、祁王等人,了国家的秩序和统一,预防了的发生,只是目的跑偏了,但关心的是你的目的吗?并不是,只会关心你的作为,你想什么并不重要。而林殊,站在天下人这边,但是赤焰军听天下人的命令吗?你觉得你是,你觉得你不会谋反,那只是你的想法,你的行为受到了约束吗?林燮等人被杀就是因为他的所做所为已经处于无法被律法约束的边缘。无论是或是政党,应该拿着整个国家的命运去赌你是还是吗?显然不能。林殊把天下人看的比什么都重要,天下人尚且处于法律的约束之下,凭什么林燮、祁王、赤焰军就可以游离在法律之外呢?如果说你认为自己是个,就可以,那我们现在办理各种手续、开据各种身份证明、签各种合同意义是什么?一个不被律法约束的林燮和梁帝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吗?
林殊,或者说梅长苏,废那么大功夫,来去,说到底只是为了自己,让自己心安。海宴的,就像是一个从未涉足朝政的文人墨客,对抱有的一种单纯天真、不切实际的幻想。
很多人看完《琅琊榜》的一塌糊涂,究其原因,在于大部分观众的潜意识里认为,国家体制、上下级关系中,只有谋反才算是。他们和作者一样,在用标准而不是法律标准去评判每个人的对错。而实际上,越权执法、独擅军政就已经是大罪了,只是它不,不违反。可是任何时期的律法,无论是古代的朝廷律法还是现代的国家法律,的都不是公平,而是秩序,只是两者有部分重叠而已。什么叫公平?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什么叫秩序?让国家和社会正常运转。梁帝本就该处置林燮等人,只是他不应该连同所有赤焰军一起。林殊、靖王可以为赤焰军,但是林燮、祁王死的一点都不冤。谁有情有义,谁就是高地,大部分人就是这样被导演、编剧带节奏的。
林燮、祁王、靖王、林殊等人的观念是“只要我客观上没有谋反,那么朝局怎么治理、我收揽多少、我和谁结党,都管不着。只要我最后把仗打赢了,那么我怎么打、用谁的人打,也管不着”。这种说到底是一种偏激的绝对主义,只在乎目的对错与否,忽略执法途径、管理体制、分配、预防。放在现在就好比越权执法一样,只要我的目的是正当的,那么过程如何,用什么样的手段,无所谓。这种连美漫(代表如《蝙蝠侠·骑士》、《美国队长·内战》)都会去探讨的主题,对于某些国内观众你只要给他煽一下情、掉几滴眼泪,就可以让他忽略掉。
在剧情上,琅琊榜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阶段,就是存在于回忆中的赤焰军、祁王逆案,林殊落难。第二阶段,准备阶段,指林殊变成梅长苏,组织发展起江左盟,为复仇做准备的阶段。第三阶段,复仇阶段,指梅长苏进京之后直到大结局。
全剧九成九的内容只讲了最后一个阶段的事,第一阶段只是作为背景交代,而第二阶段则完全省略不提。可是,客观而言,林殊复仇最难的阶段却是第二阶段,即准备阶段。为什么不是第三阶段呢?因为第三阶段是梅长苏筹划十三年的收尾阶段,它之所以看起来危机四伏困难重重,是因为收尾阶段发生的冲突都很密集,但是为解决这些冲突所做的准备早在第二阶段,大部分就已经完成了。
为什么第二阶段最难,原因在于第一、三阶段人设的矛盾。在第三阶段中,能力极强的几个配角都是主角阵营的,尤其言侯、静妃,剧情最大的bug也出现在这个地方。林燮与琅琊阁主(蔺晨之父)是至交,统领数万赤焰军。祁王被林殊、靖王推崇备至。言侯二十出头便是一国使臣,不到四十勒马封侯,可谓国士无双。静妃心思缜密,对人情世故的了解不输言侯、梅长苏,最关键还和祁王之母宸妃林乐瑶情同姐妹。林殊,年少之时就名扬京城,还被大梁第一嘴炮周玄清定为“一时双璧”。可是,就这么一帮双商爆表的顶配智囊,当初对于梁帝、谢玉、夏江等人的杀机丝毫没有防备。“你有情有义,可你为什么就是没脑子”这句台词对当年的林殊、林燮、祁王等人不是更适用吗?
还有一个不能的地方,沈追在回忆背景时提到,当初有很多朝臣为赤焰军、祁王,最终都因此受到。可见言侯、静妃等人这些赤焰军、祁王府的者在当初事发后很可能都成了旁观者。在后期表现如此突出、的一些角色,在当年那件逆案中很可能,没有半点作为。
他们可以认为自己的观念没错,可是功高震主、佣兵自重这么明显的信誉危机,居然没有一个人想起来提醒林燮、祁王一下锋芒,而林燮、祁王自己也没有察觉。这不像是一群纵横数十载的老元良,更像是一帮“老实人”,这是主线剧情上一个无释的漏洞。唯一的解释,就是林燮真的可能打算谋反,只是他还没有实际行动而已。而林殊、靖王,他们只是揪住了“林燮祁王客观上确实没有谋反”这一点,站在高地上,把全推给其他人。站在一个国家领导人的角度,难道只能等实际发生时,才能采取措施吗?部下不接受高层指令,拉帮结派、收拢,难道不应该处分吗?梁帝的做法,只是程度太重,方向并没有错。最关键,梁王知道自己有错,只是不愿意认错,而林殊、靖王,从一开始就没有认识到自己错在哪里。这里其实也就是作者自己也觉得觉得林殊等人没有问题,作者的观念是“不管我做了什么,但是我客观上没有谋反,而你却了我,所以你就得认错”,在朝局上来说,这种想法真是幼稚的不能再幼稚。
最让人奇怪的是,林殊当年没有梁帝等人对赤焰军的杀机,可见当年的林殊,可能才华横溢、胸有韬略,但是却并不擅长党争、设计。那么他又是如何从一个一无所有、不工心机、身残体弱的林殊变成了人脉遍布天下、深谙的江左盟主梅长苏?他是如何组织建立起江湖第一大帮派江左盟?如何知晓、寻找并笼络了那么多和朝廷命官有血海深仇的江湖人士?如何把江左盟的人安插进各个重要机构中?如何以梅长苏的身份和萧景睿、言豫津等人结识?
这些才是林殊复仇上最大的困难,第三阶段的复仇其实只是十三年布局,最后的收网而已。列举一些例子,兰园藏尸案,梅长苏早就知道兰园枯井中有尸体,对案情了如指掌。他有多了解案情呢?楼之敬,兰园枯井尸体本来不到他,只是因为有一本名册。由此可见梅长苏连名册的内容都提前弄清楚了,细思极恐;新妓馆案,梅长苏早就知道何敬中之子新和文远伯之子邱泽有过节;霓凰比武择婿,梅长苏早就把百里奇安插进了别国使团……
包括江左盟遍布京城的眼线,这些事情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全都是第二阶段林殊所做所为,然而这些全都被海宴省略掉了,而这部分恰恰是最构思、笔力的。
于是《琅琊榜》就成了一部投机取巧的作品,因为最复杂最难编的第二部分被完全省略(说好听点叫留白,本质上并没有区别),大大降低了构思难度,所以海宴可以在第三阶段给梅长苏加上各种外挂。她可以让梅长苏方便的获取各个组织机关的情报,可以再任何一个江左盟内的和某位朝廷官员有深仇的角色,把这些官员搞下台。只要作者愿意,她甚至可以说江左盟打入了悬镜司内部,因为这些产生的原因都在第二阶段被省略了,都不需要解释,只要你想,只要你敢。
这样做的后果便是,《琅琊榜》整体看起来,就是一部主角全方面反派的爽剧。梅长苏入京时,太子和誉王看起来如日中天,实际仔细算一下,太子誉王梁帝三方之下,加起来真正搬的上台面的就谢玉、夏江、秦般若以及誉王本人,而且这三方还在互相。其中谢玉,官至一品军侯,被“誉为”护国柱石,娶当朝长公主为妻,可以说是人生巅峰了。而且他和誉王、太子都没有利益,无论太子还是誉王上位,他都是两朝元老,已经没有任何上升空间了。对比一下中后期插手进来的夏江这一点更明显,书中说的明明白白,太子和誉王谁当对夏江来说都没用区别,所以当靖王崛起之后,夏江才卷进来,作者却没有意识到,这对于谢玉同样适用。除非他想趁太子登基之后,否则根本没有参与党争的必要,可他偏偏就掺和了进来。剩下的,梁帝只是第三方裁判,太子是个窝囊废,皇后、夏春、越妃这些都是小的不能再小的配角。而梅长苏、靖王这边,有梅长苏、言侯、静妃、蔺晨、霓凰、蒙挚,加上中后期倒向靖王的高湛、纪王,哪一个不是身份尊贵,可以独当一面的大人物?抛开这些,还有言豫津、萧景睿、宫羽、甄平、夏冬这些能力不俗的人,外加药王谷、周玄清这些场外助攻。誉王太子那些手下,楼之敬、何敬中、庆国公……全是给拖后腿的,没起到一点作用。
即使在支线剧情上,也有很多经不起推敲的地方。比如梅长苏、静妃默契的要向靖王隐藏真实身份,一方面又在各个地方疯狂暗示,比如榛子酥;静妃一方面告诉靖王她不认识梅长苏,一方面又对梅长苏各种反常的关照;梅长苏一方面隐藏身份,一方面又不停的给言豫津等人暗示,九安山上直接反问豫津“你还记得你第一次参加围猎,谁教的你规矩”,豫津想起了林殊,却居然没有反应过来这句话的意思;九安山誉王叛乱,靖王沿一条小下山搬救兵,这里简直智商下线。靖王要搬救兵,必须骑马,否则等他徒步到达纪城,九安山上的人早凉透了。换句话说,明明有一条可以容一匹马通过的,等人却偏不走,非要留在山上等死;隽娘作为一个红袖招专业卧底,资历不浅,却偏偏就在最后一次行动爱上了连颜值都不在线的童,居然还为了他赴死;最尴尬的莫过于新妓馆案,如果新没有偷听宫羽讲话呢?如果他并不打算对邱泽动手呢?如果他方法不是砸花瓶呢?如果邱泽被砸了也没死呢?如果纪王当时并不在场呢?即使新肯定会邱泽,也并不一定会到他爹何敬中。要不是誉王听秦般若出昏招换,把何敬中连刑部一起拉下水,梅长苏的计划根本就治不了何敬中(这个看似精明的秦般若全剧单凭自身智谋做成的两件事,一是送了飞流一堆玩具,一是策反了童,后面只算做成了一半,其余的全是按璇玑公主遗命做的,其智谋和誉王半斤八两)。我知道很多人觉得新的过程是顺其自然的,但你们细想一下,宫羽凭什么肯定他就一定会偷听、一定会动手?这就好比说一个人脾气暴,那他就肯定喜欢打架一样,如果事情确实发生了,从逻辑上说的通,但是你不能在事情发生之前,从这个逻辑去推测结果,因为这不是一个必然关系,只是一个情理之中的事。好比两只队伍比赛,A之前的表现明显比B强,但是A战胜B只是一个情理之中的事,而不是一个必然的事,所以你不能在还没比之前就断言A一定会赢。新妓馆案就是一个连续赌博局,所有的环节都不是必然的,而偏偏所有的环节都像设计好了一样按照主角的脑洞发展。
另外,即使正派反派做的同样性质的事,作者的处理方式明显带有偏颇。比如誉王和夏江利用大理寺劫囚靖王,结果因为静妃刚好又被皇后抓住,梁王因为两件事前后脚发生而怀疑誉王的动机。可当夏冬和纪王联手为靖王反击的时候,沈追和蔡荃又前后脚的利用私炮房爆炸案誉王,梁王却并没有因此怀疑这两拨人都是靖王的党羽……这些全是不可控的因素,可事情最后偏偏处处都往对梅长苏有利的方向发展。
大家之所以对《琅琊榜》推崇备至,主要是因为人物塑造的特别好,演员演技出色,几乎达到了一白遮百丑的地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弥补了原著以及剧本的缺陷。这部剧所有主要演员没有一个年龄在三十岁以下,主要演员普遍在四十岁左右,胡歌、王凯、、靳东、王鸥、黄维德、高鑫、刘敏涛、王劲松、刘奕君、丁勇岱……全是演技经过打磨的中青年演员和被社会广泛认可的老戏骨。这些人凑在一起,再不考究的剧本也能演出七分精彩。另外《琅琊榜》除了太过偏激之外,的家国情怀、兄弟情义等观念都很正面,人物很多都符合人们的理想形象,因为他们的不真实,反而让很多人向往。另外就是服化道以及布景、礼节等方面做的跟用心,可谓制作精良。
我很喜欢剧中一些配角,尤其名士风骨的言侯。这部剧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作者海宴在一些基本的为人处世逻辑三观上,非常的端正,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萧景睿和言豫津。
景睿在谢玉案之后和梅长苏道别提到“凡是人总有取舍,你取了你认为重要的东西,了我,这只是你的选择而已。若是我因为没有被选择而心生怨恨,那这,岂不是有太多不可原谅之处,毕竟谁也没有责任要以我为先,以我为重。无论我如何希望,也不能。”
言豫津在梅长苏第二次拜访言侯府,请求言侯帮助靖王时,面对父亲对于自己可能会被所产生的担忧之情,坚定的说出“儿毕竟是严氏家学出身,能分、能辨…即是血脉相连,又何必谈二字,父亲做任何的抉择,孩儿都会跟随,绝不后悔”。
这些台词,可称近年古装电视剧台词中的一股。言豫津、萧景睿简直可以说是官二代富二代的楷模。除此之外,霓凰对于爱情的、靖王对于兄弟朋友的信任,对于初心的坚守、主角派系对于天下百姓的……都是值得推崇的观点。可是海宴偏偏在整个剧的核心思想上跑偏,也就是前面提到的。是整个主线剧情的灵魂,而人文只是支线三观的体现。海宴把这棵大树的枝桠养的枝繁叶茂,却给了它一个孱弱的根基和主干,不得不说,作者的格局不够。以作者的文化,在一些基本的为人处世、人格,观念端正无比。可是在涉及这种相对专业、复杂的领域,作者的观念就显得偏激、浅薄。这就好比用最好的演员、最精良的制作、最端正的态度,讲了一个偏激的故事。
我知道很多人会说,《琅琊榜》是一部架空古装剧,本就不能当做一部权谋正剧去看待,而是更多的关注人物的情义。这句话没有全错,但也并非全对,即使偏向言情,但故事毕竟是建立在权谋之上的,言情只是它逻辑偏弱、观点不正的原因,并不是理由。换句话说,如果故事太过虚假,言情就只能靠演员的演技撑着,虽然最后演员的演技确实撑起来了,但这只是一种弥补,而实际上它本可以做的更好。
总体来看,《琅琊榜》金玉其外,虽然谈不上败絮其中,但是不能深究。作者塑造了一堆设定很理想很美好的角色,但是具体展现出来的人物事迹、表现并不足以支撑起人设,只能当做一部制作精良的言情爽剧去看。它远在一些粗制滥造、刷流量的鲜肉IP剧之上,但是和严谨考究的正剧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其核心观念、叙事结构、权谋设计其实是经不起严肃推敲的,终究还是没有跳出网文(改编)的格局。
尽管近几年几乎没有几部可以入眼的电视剧,《琅琊榜》在同行衬托下显得出类拔萃,但是我认为客观上看,大众不应该因此降低要求和审美标准。如果因为当今电视剧、网剧行业风气普遍不好就顺其自然降低要求,以后的作品只会越来越烂。
我希望大家看剧、评论作品,站在第三方带着脑子去看,看完之后撇开角色和情怀滤镜,再客观的去评价,而不是一开始就将自己代入剧中角色、死站某个阵营,被各种套、带节奏,的一塌糊涂。推背图 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