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报》记者近日采访到该剧的编剧、同名小说作者、著名作家周梅森和该剧制片人、导演李,请他们分别谈一谈创作这部反题材电视剧的台前幕后。
“我借剧中一位干部的话说:‘过去,老百姓不相信会做坏事;现在,老百姓不相信会做好事。’在部分地区和领域的这种信任危机是很严峻的现实,我们必须勇敢这类危机”。
“我预料到《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是一个‘爆款’,但没有想到它会那么火。我多年不联系的同学、朋友纷纷打来电话,村子情事不怎么看电视的打开了电视,经商炒股的、小区老太太、大学生,大家都在看,观看《人民的名义》、聊聊反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现象。”2017年4月3日下午,《法制日报》记者在江苏省徐州市见到了清明期间回乡祭奠的周梅森,他如是对记者说。
“这么多年过去,我们党终于醒过来了,现在还来得及……”周梅森说,这句话表达了他创作《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的初衷。
周梅森告诉记者,在电视剧市场“小鲜肉”的情况下,这部集中了几十位老戏骨飙戏的反正剧《人民的名义》以来持续取得同时段第一的高收视率,足以反映广大观众的殷切期待。
周梅森说,党的以来,中国反世界瞩目,但此前一部反映这一历史进程的像样影视作品都没有。作为作家、编剧,他深感惭愧。但他强调说,这是有原因的,不是作家不想写。
据介绍,十多年前国内也涌现过一大批优秀的反腐剧,2000年至2004年初更是反腐剧的黄金时代,如《在上》《大雪无痕》《国家干部》《绝对》《至高利益》《我主沉浮》等。但随着反腐剧的热播,一些粗制滥造的作品开始泛滥荧屏。2004年,有关部门曾下文整顿反腐剧,2005年前后,反腐剧、涉案剧基本退出卫视黄金档,这一类型剧的创作也趋于停滞。
“作家要有面对生活、面对现实的勇气。我希望文艺政策能激励优秀艺术家跟上时代、反映时代。此外,有一种风气很,就是文学的思想性。一个伟大的作家必须肩负起一个巨变时代的文学责任。最的是,没有人你,作家自己先把心封闭起来了。也有人说现在的部分年轻人就喜欢看那些古装玄幻、青春时尚一类的作品。能怪孩子们吗?《人民的名义》这种关心现实生活、反映时代变化的作品,你在荧屏上能看到几部?有机构统计,现在关注《人民的名义》这部剧的观众六成以上都是‘80后’‘95后’,甚至‘00后’的年轻人。”周梅森说。
谈到《人民的名义》的创作契机。周梅森特别提及导演李以及最高检影视中心专职副主任范子文。在有关部门调研的基础上,周梅森与范子文有了创作《人民的名义》这个项目的计划后,李找来了。“李找过我两次,我们是多年的好朋友,彼此十分信任。”周梅森说。
“在《人民的名义》中,我借用剧中省委沙瑞金的话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在有些地区、有些部门,我们的干部的水准已经低于普通,靠这些水准低下的干部来管理一个地区、一个部门,这样的地区和部门搞得好吗?’几年前,我写其他反作品时没有这样的认识,那时候我认为我们的干部大多是好的,没有这些干部带领人民群众奋发努力,就不可能有。但现在,对于‘塌方’严重的地区和部门,老百姓还能相信吗?我借剧中一位干部的话说:‘过去,老百姓不相信会做坏事;现在,老百姓不相信会做好事。’在部分地区和领域的这种信任危机是很严峻的现实,我们必须勇敢这类危机。”周梅森说。
周梅森做过矿工,1979年从徐州调到南京一家社当文学编辑,挂职过徐州市副秘书长,经过商下过海,这些经历成为周梅森文学创作的重要来源,如果有人问他电视剧和小说里有多少是有现实原型,有多少是虚构的,他并不愿意说太多。
“我大量的作品都来源于生活,你问我具体有哪些,我不能说太多。曾经有四十多名厅级以上干部告我,一直告到中央,告到,电视剧都不让我拍。”周梅森说。
《人民的名义》前两集,侯勇所饰演的赵德汉是国家某部委某项目处处长,骑自行车上班,住筒子楼,在陈旧简陋的家中吃炸酱面,每个月给老母亲汇300元生活费。而在一处隐秘的豪宅里,赵德汉藏匿有超过2.3亿元人民币现金。赵德汉的人物原型就是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长魏鹏远。魏鹏远案最初进入视野是在2014年10月,检察机关在魏鹏远的一处房子里当场搜出2亿多元人民币现金。
“新闻揭露的很多东西,要比我们的描写精彩得多……所以文学要从人性上深刻地挖掘,根据人物的成长,写出特定的人物命运。还要把对这个时代痛彻的感受写出来。报道中的,总是多少亿、多少东西,仅仅是数字,没有强调对人民、对老百姓的。我想表现的不仅是人性的反腐,更是思考和建立制度层面的反腐。”周梅森说。
在《人民的名义》中,陈岩石老人给省委常委的领导同志上党课,讲了战争年代一次对日作战中的员的“”就是“扛包”。16个人的尖刀班,一场战斗下来9个人,伤了7个人,还有一个15岁的战士才一天就了。对这一情节,网上有不同的声音:有人说看到流泪,有人认为是。
他还透露:“关于题目,想过《大风起兮》《底牌》等,但最后都被自己否掉了,只有《人民的名义》才配得上这部剧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以此还原人民的期待,还原人的初心!”
4月1日下午3点,采访《人民的名义》总制片人、导演李时,是在豆瓣胡同的一家咖啡馆里。此时,李导演所喜爱的豆瓣网对《人民的名义》打分高达9.1分,为豆瓣近年来给出的国内正剧最高分;同时,《人民的名义》以来连续三天占据各大卫视同一时段收视率榜首,而且遥遥领先。明媚的午后阳光从窗外直射到李身上,他虽然略显疲惫,但喜悦一直洋溢在脸上。
“顺利就是最大的幸福。除了导演,我还是这部剧的总制片人,各方先期投资了一个亿,我也要考虑电视剧的经济效益问题。如果播不出来,我的艺术生命也就基本到头了。”李说。
在李的助理王彬看来,从《老大的幸福》《山楂树之恋》《坐88车回家》到《人民的名义》,李导演很任性,八年只拍了四部电视剧。
“我就是要多多关注现实主义题材的东西,关注有人文情怀的作品。”谈及为何要投资和制作《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时,李显得十分执著、坚定。
据同名小说作者、编剧周梅森透露,李作为《人民的名义》的组盘者,一身兼任总制片人、出品人、导演三职,两年里精益求精,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好觉,特别是集中拍戏的几个月时间里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看到《人民的名义》受到各阶层观众的喜爱,特别是受到年轻人的喜爱,李深感欣慰,他发微博称,“从创立项目到开拍,再到前夕,心里一直很忐忑,两年来没有睡过一个好觉,今晚终于可以睡个踏实觉了!”
“最近,值得一提的是,由我执导、七年前首播的《老大的幸福》也正同期在其他卫视复播,在《人民的名义》所有收视榜第一的时候,《老大的幸福》居然也拿到第九位的佳绩。俗话说‘画鬼容易画人难’,特别是拍摄极致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难度就更大了,这是在画身边的人,走形了观众就不买账。关键还是要观众认同、老百姓认同,这里面的观众、老百姓也包括各级领导和各层面的公务员,击中了痛点他们才会买账。”李说。
“每一次拍剧都是一次鹰之再生、凤凰涅槃,数量不是我的追求,我不想做流水线上的导演,慢工才能出细活,要出好作品就得践行工匠。”李说。
担任过多年江苏省广电集团电视剧中心主任、参与过几千集电视剧制作的李深知什么样的题材会受到观众欢迎。
“十几年你没写反腐小说,出现了这么多,你梅森大哥有责任!我要上台阶做更好的导演就只能拍你这部剧!”这是李拜会周梅森时一开口就说出的两句话。
李告诉记者,为了拿到周梅森的剧本,自己不止一次前去拜访他:“当时听说梅森大哥、我二十多年的朋友,在写一个反腐剧本。我立即带着两瓶酒去拜访他,我们喝得很开心,热情洋溢。结果第二天我给他打电话,他说什么都没听见,耳朵不太好。所以第二天晚上我又去了,继续和他聊。我知道《人民的名义》里一定有很多他憋着想说的线年没有反腐剧了,他也有十年没有创作同类题材作品了。”
一方面是自己特别想拍,一方面也是为周梅森考虑,才看到前三集剧本,李就立即支付了周梅森的稿酬,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该剧的运营和创作中。
《人民的名义》是导演李职业生涯中最难的一部作品。为了做出让观众满意的反腐剧,李要求不管是演员阵容还是制作都要做到“一线”标准。这样的高要求,让不少投资方望而却步。李告诉记者,当初为了补齐资金链,自己差一点就抵押出了自己的房子。
“如果按照现在的市场行情,先期投资两个亿都打不住。很多演员的片酬都是折上折,有的优秀演员看了剧本以后甚至提出来不给片酬也要演。所以也才有了报道的老戏骨飙戏的精彩点评:‘老腊肉’演技简直一众‘小鲜肉’,老戏骨们把形形色色的官员形象演得太贴切了、随便一个跑龙套的都能算得上是黄金龙套……有网友将之归为‘剧’,‘这是一部不拼颜值、不拼咖位、不抄袭、不卖腐、不用流量污染眼睛,靠演技说话的剧!’”李说。
李的手机上至今还保存着国家新闻出版电视剧司司长毛羽的一段话:“这段时间,我们在审看周梅森编剧、李导演的《人民的名义》时,一直被这部现实主义大剧感染着。我们非常敬佩主创对以来中国社会生活的,对发展脉搏的把握,对时代重大问题的回答。在如此重大的反腐题材面前,主创能够像总所说:用、用真善美战胜假恶丑,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剧中非常,形势非常严峻,但看的过程中,每一集都有正面的力量,hold住。从这部剧中,我们看到了人性的温暖,看到了的力量,看到了和希望。”
“在这部剧中,除了各级官员,我们塑造了一批法律人的形象。都有满满的正能量,也有让人痛恨使人的害群之马。如果不区分正面角色的话,高育良、祁同伟、陈岩石等角色塑造都十分立体。”李说。
李告诉记者,依国、依法反腐,国家提了很多年很多次,以后终于动真格了。现实中,“打虎拍蝇”的案例很多,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普及法律知识仅仅是社会建设的初级阶段,真正的普法应当将法律意识融入血液里。只有这样,贪腐才会少很多。而艺术创作是最好的普法形式,最容易感染人。要善于讲故事,千万不要。不是天生的,很多人都对当地有贡献,但了法律就成了违法者,成了罪犯。”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