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学习心得> 文章内容

小”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为何成大电影

※发布时间:2018-5-15 1:46:48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纪录电影《我在故宫修文物》将于周五上映。和该片同档期上映的还有张艺谋执导的《长城》和程耳执导的《罗曼蒂克史》两部商业。

  为何《我在故宫修文物》这部小成本纪录片能吸引投资方的目光,成功跻身大银幕之列?为何在年底竞争激烈的贺岁档,出品方仍愿意力推该片?今日,我们来聆听电影三大出品方负责人谈他们眼中的纪录电影。

  2016年,经历过十年来首次票房下跌的中国电影市场,是否能找到新的增长点呢?《我在故宫修文物》这面小巧的镜子映照出了中国电影产业巨大的潜在动力。

  为什么一部看上去颇为小众的纪录片能在互联网上引起极高的关注度并吸引到电影投资?三位出品方代表分别畅谈了他们对该片的市场考量和对未来电影市场发展的看法。

  Bilibili网站COO李旎表示:“其实不是我们选择了《我在故宫修文物》,而是我们的用户选择了它。这部纪录片是一夜之间在网上火起来的,当时我们也感到很惊讶。我想这部纪录片有触动人内心的力量。现在的年轻受众群体对套化的影视作品非常熟悉,《我在故宫修文物》具有真实的力量,这种真实感让年轻受众群体感到新鲜,也让他们感受到了真诚。我们愿意用电影让更多的用户感受到这种真诚。”

  微鲸副总裁、出品负责人陈黛蓉认为,《我在故宫修文物》令电影产业内部关注到纪录电影这一类型的潜在市场。她说:“《我在故宫修文物》展现了时代缺失的,能够燃起观众心中的冲动。作为平台方,我们认为影视作品永远是靠口碑走天下的,《我在故宫修文物》便是如此。我们从不忽略小众文化,因为很多热门主流文化现象都曾是小众文化、亚文化;从亚文化到主流文化,需要‘爆点’,《我在故宫修文物》就是纪录电影从小众到主流的‘爆点’。”

  负责猫眼影业运营的康利则指出,《我在故宫修文物》体现了“猫眼”创新的特点。他说:“《我在故宫修文物》是珍贵的,我们愿意和这种‘珍贵’同行。猫眼是一家有互联网基因的公司,我们的特点就是创新,而《我在故宫修文物》也是创新之作,我们愿意帮助这样具有创新的电影摸到电影市场的天花板,愿意帮助这样的影片去挑战市场。”

  三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于今年1月在央视9套纪录片频道,随后在网站bilibili上突然成为年轻观众的“热追剧目”,其高清纪录片资源的点播量高达98.4万次,比一些热门网剧和网络综艺节目的点播量还要高,在豆瓣网站上的评分高达9.4分。在商业片云集的互联网上,看上去如此“小众”的纪录片取得如此高的关注度着实令人感到意外。

  据悉,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历经5年的调研,拍摄剪辑历时7个月,摄制组5人,投资只有150万元。就是这样一部小成本的纪录片却被观众誉为“故宫的招聘广告”,让故宫成为年轻中最理想的工作单位,也让原本默默无闻的文物修复工作者成了“男神”“网红”。

  更令人意外的是,就是这样一部纪录片还被拍成大电影,出品方是四支备受瞩目的新兴电影投资运营力量:bilibili网站、互联网公司微鲸、猫眼文化和光合映画传媒。

  《我在故宫修文物》并非是中国纪录电影领域的个例。今年1月,改编自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纪录电影《舌尖上的新年》上映。该片投资1200万,票房只有200万左右。但在票房败北的情况下,《舌尖上的新年》却取得了很高的知名度,并在豆瓣电影上取得了8.1分的好成绩。

  大电影《我在故宫修文物》的出品方都有着相当雄厚的资本实力和丰富的影视产品投资运营经验,从几位负责人的谈线年,中国电影市场经历了极为的大洗牌,影片数量减少,票房规模也急剧减少,极少数商业把持的国产电影市场正在经历一场阵痛。

  在大浪淘沙当中,国产电影市场的主要问题也一一,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便是影片类型的单一化。有先见之明的电影企业已经意识到,大家“押宝”单一类型商业片并非赢利的长远之计。投资扶持全新的电影类型、培养建立特定的观影人群已经开始引起电影产业内部的重视;对于互联网平台来说,用新鲜优质内容吸引黏着力高的特定用户群体也尤为重要。因此,纪录电影目前虽还属于“小众文化”,票房前景也并不明朗,但“新”与“优”这两大特点足以使其成为电影市场上一支潜在的生力军。

  能够佐证小众电影类型在中国电影市场上巨大市场潜力的是陆川的自然电影《我们诞生在中国》。该片上映前,并不被市场看好,内地排片只有2.1%。但上映后,其首周票房为1490万元,总票房6600万元,远远高于市场预期。该片是美国迪士尼旗下“迪士尼自然”品牌推出的,迪士尼率先在中国电影市场试水小众类型电影,足见“小众”类型的巨大市场潜质。信报记者王菲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